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2023全球贸易与国际物流高峰论坛在沪举办

发布时间:2023-11-09 15:56:42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记者 王哲)11月8日,2023全球贸易与国际物流高峰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这是第六届进博会交通与物流领域重要的配套活动。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物流界同仁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贸易新场景下的国际物流新机遇,为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与创新合作献计献策。

本届论坛由交通运输部支持,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主办,上海海事大学、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交协城市物流分会、物流时代周刊、界上传媒集团组织承办。

以“全球贸易新场景下的国际物流新机遇”为主题,本届论坛旨在通过驱动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绿色化战略升级,深化改革创新,为构建新场景、打造大通道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与路径,从而促进国家间、行业间、企业间的物流合作,力争为推动中国方案在国际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胡亚东在致辞中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物流业在历经多重考验后仍展示出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征,总体运行持续恢复向好。与此同时,当前国内外各种复杂形势与挑战:逆全球化、贸易摩擦、地缘冲突等持续升级,加剧了全球供应链风险。对此,各国都在加紧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布局,国际物流作为重要环节也在不断优化中。有两点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加强数字化建设;二是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数字化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不仅是未来各方布局的重要战略方向,也逐渐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纲领,不断推进国际贸易便利化及高质量发展。可以说,数字技术已成为提升供应链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绿色低碳已成为国际物流发展的关键落脚点。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陆靖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的物流业正着力推进东西方互动的全球化进程,以“一带一路”物流为纽带,增强全球的连接能力、区域连接能力。上海海事大学长期以来致力于培养适应港航物流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目前物流的学科整体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学校创建了国内第一个港航物流人才的培养体系,建立了国内最早的一批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专业,创建了一批涵盖港航物流全产业链的系列课程,所编写的物流管理的系列教材已经成为国内同类专业的样板和标杆。学校在港航物流领域积极开展技术创新,联合了上海振华重工等共同完成了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联合上港集团,研发了行业领先的全自动化码头运营大数据分析和数字孪生系统;联合中远海运集团,开发了基于北斗的冷藏集装箱监控技术等。

中远海运集团总经理助理兼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党委书记、董事长韩骏以《把握“五链”新趋势 拼搏“换道”新征程》为主题进行了致辞。他表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进行深刻调整,我国物流供应链发展呈现出“五链”新趋势,也标志着全球物流业的发展步入了“换道赛车”的新时代。“五链”趋势中“安全链”摆在首位,构建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需要重点关注区域化、可控化、紧密化、多元化;“绿链”要求企业加快打造低碳和碳中和的供应链;“智链”要求物流企业必须做好数智化转型必答题;“造链”需要能力强的企业通过主动牵引供应链的顶层设计和生态构建,培育“链长”功能,打造以其为核心的供应链生态体系;能力不足的企业必须“上链”,为供应链提供分区间、节点性服务的同时,从“上链”中获得生态赋能,形成独特价值的竞争力。

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国际海事组织海事亲善大使徐祖远以“共建数智绿色新丝路”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他认为,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发的国际竞争前所未有。加快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不仅是我国增创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抓手,也已成为携手“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共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值得注意是,“绿色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也面临经济全球化受阻和信息安全等新挑战。推动数字及绿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可以有效弥补“鸿沟”。为此,他提出两点期望:一是深化数字产业国际合作和数字经济红利共享;二是要顺应绿色发展趋势,坚持创新引领,在推动绿色智慧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韩敬华以“同心共创国际物流发展新局面 更好服务支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他表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因此,各方应在以下五个方面发力:一是畅通道。加强对重要物流通道枢纽节点的运行监测,强化不同运输方式的统筹调度。二是保运输。持续强化重点物资产供销运对接,加强对重点物资运输的跟踪调度。三是提能力。加快提升国际物流设备设施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延伸扩大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和辐射范围。四是促联通。持续推进交通物流上下游各环节间的运输规则衔接和标准协同。五是优服务。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持续优化调整运输结构,积极推进综合运输服务一单制、一箱制、一票制模式创新等。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解读了全球贸易新场景下国际物流新机遇。他指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决定了物流业发展正发生巨大变化。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变化,我国物流产业正面临发展环境和方式变革,标志是从过去以增量为主的基于成本的竞争、扩张向以存量为主的基于价值的竞争转变。物流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和主要任务包括促进全链条降成本,推进结构性降成本,促进企业协同发展,推动设施联动发展,支持生态融合发展,加快物流数字化转型,推进物流智慧化改造,促进物流网络化升级,提升现代供应链运行效率,强化现代供应链安全韧性,壮大物流枢纽经济,发展物流通道经济等。在强化现代供应链安全韧性方面需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逆向物流发展模式,鼓励相关装备设施建设和技术应用,推进标准制定、检测认证等基础工作,培育专业化逆向物流服务企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就“把握全球贸易通道新趋势,更好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进行了分享。她认为,当下全球经济贸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呈现四大趋势。一是全球贸易通道体系呈现多元化、网络化、立体化;二是全球贸易产业组织平台化、集群化、供应链化特征明显;三是全球贸易发展方式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四是竞争能力更加突出创新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价值创造能力、供应链组织协调及服务能力。为此,她建议,推动“一带一路”贸易通道高质量发展可从五方面入手:一是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二是加快推进沿线数字化平台建设;三是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四是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积极参加全球交通物流领域治理变革;五是充分发挥各国政府作用和国内外资本力量,推动市场化、商业化合作。

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原副司长、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主任蔡裕东深度解读了“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国际物流新机遇”。他认为,当前,国际物流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国际物流数字化转型机遇。数字贸易正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增长点。二是跨境电商跨越式发展机遇。数字电商成为新时代国际贸易的驼铃和帆影。三是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机遇。加快“两沿十廊”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对接RCEP等,需要强化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多元化国际物流通道辐射能力。未来,更多的国家将参与到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不断增强通道的韧性和活力,届时我国国际物流运输将进一步畅通,国际物流发展也将步入新阶段。

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李奉利在做“向海图强——构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有机生态圈”的演讲时表示,港口作为联通世界的“万能接口”、全球供应链的“核心节点”,必须致力于创新供应链协同共建模式,推动制造、商贸、物流、消费等要素有机对接。为此,山东港口将通过强枢纽、强平台、强生态不断壮大并提升“山港力量”。在强枢纽方面,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打通大动脉、畅通内循环、打造世界级港口群。在强平台方面,山东港口将不断实现要素集聚和模式创新,通过不断的体系化、标准化、数智化、绿色化,加速由“单一港口运营商”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型升级。在强生态方面,山东港口将通过互联互通、共享共建、互利共赢构建圈层,真正让港航供应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共赢链”。

论坛上,全球贸易与国际物流高峰论坛组委会执行主任倪玮对《中国城市物流绿色低碳行动指南》进行了说明。本届论坛上发布了“2023物流与供应链(中国)解决方案”TOP30。现场还举行了“2023物流与供应链(中国)解决方案”TOP30授牌仪式。活动现场还揭晓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物流时代读者认可的影响力企业名单和影响力人物。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嘉宏航运有限公司、上海东方丝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深圳市大洋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获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物流时代影响力企业。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李奉利,嘉宏国际物流集团董事长刘石佑,上海东方丝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锦秋荣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物流时代影响力人物殊荣。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