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将环保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018年,为落实中央一系列政策布局,株洲市环保局也将启动更多措施,坚决打响环境保卫战役。
文/曾建强 文红武
湖南省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赴株洲督查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件落实工作。
1月23日,湖南昊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袁亮拿到株洲市环保局出具的整体绿色搬迁到攸州工业园的环评初审意见后,很有感慨:“作为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企业,在株洲奋斗了几十年,要不是市环保局为我们落户攸州工业园奔走协调、靠前指导,我们只能外迁他乡。”
“近年来随着株洲经济转型升级,铁腕治污,每个行走在清水塘地区的市民,都能确切感受到一个老工业基地绿色发展的铿锵步伐、优美转型的曼妙身姿、城市蝶变的巨大魅力。”湖南海利株洲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晚苟告诉记者,作为搬迁企业一方面要认真寻找适合落地的园区,另一方面也要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裂变出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新项目落户株洲,抓住株洲大力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战略这一机遇。
株洲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毛腾飞带领副市长何朝晖、市环保局局长章文才一行,对市内部分环境问题进行了实地督察。
加强环保服务 促进绿色发展
助推清水塘老工业区改造搬迁,是湖南省株洲市环境保护局2017年推进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加强环保服务,促进绿色发展,株洲市环保局建立了重点建设项目环保服务责任制,并针对项目特点,做好分类指导和服务,做到情况早知晓、项目早介入、服务早到位。
株洲市环保局局长章文才介绍说:“为了昊华化工整体绿色搬迁升级项目落地,我到省环保厅协调了2次,召开相关研究会议不下10次。我想说,环保部门在为群众创造更好环境质量的同时,也能为经济绿色发展发挥更大的作为。”
2017年,株洲市环保局圆满完成了30个省重点建设项目株洲部分的环评验收及建设过程中的协调沟通;圆满完成了清水塘老工业区的株冶锌基材料项目、昊华制药项目、中盐红四方复合肥项目、宏达电子等15家搬迁企业选址落地;帮助项目业主了解掌握国家环保及产业政策,做好应对、指导企业选址;对存在环境制约因素的重点建设项目,及时告知项目业主存在的审批障碍,提出项目优化调整的意见,将问题解决在启动审批程序之前。
在株洲市环保局的努力协调下,15家搬迁企业最终落地在株洲南部、醴陵、攸州等工业园区,随着项目建成投产,将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株洲市环保局的努力让坚持绿色发展的株洲,实现了产业的绿色发展和绿色转型。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绿色发展”是路径之一。在十九大报告中,有三个部分论述了“绿色发展”的相关内容,全面阐述了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现状、理念、建设重点和目标等,成为全国各地坚持绿色发展的行动指南。
“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低碳、环保的产业,开展清洁能源利用。” 章文才表示,株洲市着力打造的3大动力产业,均在此范畴内。轨道交通车辆、新能源汽车以及未来的航空航天器,都是绿色出行的良好载体,在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方面,株洲市相关企业更有风场等应用实践。
株洲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阳卫国督察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过去的一年里,株洲市环保局实施了一系列环境治理的非常举措。例如,深入推进株洲市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严格落实 “河长制”;大力开展“弃气用煤、建筑扬尘、异味扰民”三大专项整治行动;完成中央环保督察配合和整改任务;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护面积高达2214.11平方公里,占到全市国土面积的19.66%。此外,还严查一批环境违法行为,坚持从源头、过程、后果等各个阶段强化环境监管,确保环境安全。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5.1%。PM10、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值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2%、24%。”株洲市2018环境保护目标报告中的这句话,让政协委员刘本敦感慨良多。
2017年以来,株洲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紧扣“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工作目标,全面打响了环境保护攻坚战,强监管、严执法、狠抓污染防治,一批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取得成效:
这一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株洲的天更“蓝”。炎陵、攸县、醴陵、茶陵、株洲县空气优良率为93.6 %、84.3%、86.2%、87.6%、77.6%,较去年均有大幅提升,全市空气质量整体状况实现稳中向好。
这一年,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株洲的水更“清”。全市主要地表水体水质优于国家Ⅲ类标准,其中湘江株洲段、洣水水质持续保持或优于国家Ⅱ类标准,渌江水质优于国家Ⅲ类标准,化学需氧量、氨氮预计全年减排1800吨和235吨,污染总量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 3 %和2.8%。全市饮用水源水质上升到国家Ⅱ类标准,达标率为100%,水环境质量整体状况实现稳中有升。
这一年,土环境质量持续优化,株洲的地更“绿”。全市新增造林面积17.23万亩,完成村庄绿化0.2万亩,森林覆盖率持续保持61.95%以上。修复治理重金属污染耕地27.42万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1%以上。市区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和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分别达100%和95%以上。清水塘地区主要重金属污染物铅、镉、砷排放量实现逐年下降,预计较2016年分别削减31.62%、45.52%和35.17%,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实现稳中提质。
株洲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章文才接听市长热线。
全面打响环境保护攻坚战
继“生态文明建设”在十八大写入党章后,大量明晰、可操作的生态环境保护细节,首次出现在十九大报告中。十九大将环保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九大报告明确将生态问题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并提出了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完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被细化为多方面的具体部署。
有人说,2016年是环保政策元年,2017年是环保政策爆发年,2018年将是环保政策落实年。
为落实中央一系列政策布局,株洲市环保局也将启动更多措施,坚决打响环境保卫战役。
首先,株洲市将全面构建环境治理新体系。压实环保责任,严格落实《株洲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株洲市环境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考核办法》等文件要求,积极修订《株洲市环境保护职责规定》,持续优化环保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健全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环委会运行机制,健全调度、督查、会商、约谈等长效管理制度,继续深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保工作大格局。夯实基层力量,加快出台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主动将生态体制改革与全市深化改革有机衔接,全面提升改革综合效能,力争2018年6月底前配合上级做好监测、监察机构垂直管理,完成县级环保机构人财物上收。以环境网格化监管为基础,健全第三级网格(乡镇、街道一级) 和村一级的环境监管机制,完成环保与安全生产、综治维稳、河长制等监管网格化平台的资源整合,形成“队伍统一、保障统一、网格统一,考核分开”的工作模式。
其次,株洲市将在重点领域加强重点整治和监测。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全面完成“气十条”第一阶段收官工作和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务,重点抓好工业点源、移动线源、生活面源、扬尘控制等污染防治。在治理水污染方面,持续推进“水十条”,全力抓好监管机制、防治项目建设和饮用水源地保护等工作,完成年度水污染治理任务,同时,要健全监管机制,深入开展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严格落实“河长制”职责,大力发挥联合监督、部门轮值“一单四制”机制作用,严格按照“四个一”工作要求,加快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突出问题的整改,确保在2018年6月前县级饮用水源地所有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在治理土壤污染方面,全面落实“土十条”,切实完成土壤环境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完成喻家坪片区、杨梅塘片区、竹山片区、金盆岭片区、清水湖片区、铜塘湾片区污染土壤修复治理。
株洲市人民检察院驻市环境保护局检察联络室授牌。
此外,株洲市还将严格环境监管执法,全面开展环保督察,进一步提升环境监管能力。进一步完善与公、检联动机制和“双随机”制度,确保环境监管无死角,全面规范环境执法,始终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严管重罚;持续推进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积极开展“回头看”、“后督察”等专项行动;在新的社会形势下,还要持续完善“互联网+环保”环境监管模式,构建县市区全覆盖的环境监管网络,通过环保“大数据”,实现在线监测数据、实验室数据、企业自行检测数据等各类监测数据入网应用。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