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担任指导单位,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成都市投资促进局承办,《财经》杂志、《财经智库》策划举办的“2023现代都市工业发展大会”日前在成都举行。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长侯云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名誉主任、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朱森第,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立,美国城市制造联盟创始人Adam Friedman,北京联东投资执行总裁梁环宇发表主旨演讲。包括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上海张江集团战略与发展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爱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工业CEO孙志祥,中电光谷联合控股执行董事、总裁黄立平以及成都市领导、当地企业以及来自京东、海尔、华为等著名企业代表一起参会,共议现代制造业发展之路。
在两天的会期中,大会围绕“全球产业竞争下的制造业突围”、“创新要素供给,激活产业集聚效能”、“都市工业模式”、“锚定专精特新,打造创新产业集群”、“从感知到智能:构筑数字转型新引擎”等主题展开。
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表示,现代都市工业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来看,在提振经济、增强信心、改善预期的基础上,主要任务是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切入点是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对于如何用数实融合促进现代都市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侯云春提出五项建议。
一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数实融合中的主体作用。企业是市场主体,是数实融合的实施者。鼓励平台企业创新服务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和数字化解决方案,特别是赋能中小企业。同时,鼓励产业链上的链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在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发挥牵引带动作用,赋能上下游和关联企业,提高全产业链水平。
二是加强数实融合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鼓励研发创新,支持首台(套)设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的应用,特别是解决这些设备、材料、软件的出厂检验,为这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供支持。
三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全国统一大市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出发,找准定位,慎择优选数实融合的发展方向和融合模式,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开展与区外企业的互利合作与良性竞争。
四是积极引育人才,特别是数实兼具的复合型人才,为他们创新作为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五是优化数实融合的营商宜商环境,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法治环境、提高服务水平等,使数实融合更有力地促进现代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是现代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荣誉主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朱森第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将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最活跃和引领的产业。
朱森第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吸纳融入高新技术于产业,是产业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高效、绿色、智能的产业体系,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
因此,朱森第建议,要发展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智慧企业,发展智慧园区,构建起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要有领军企业、产业骨干、复合人才。此外,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各产业比例要协调、要发展协同,要统筹协调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内资和外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的发展。
同时,朱森第指出,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的步伐,激发企业提升智能制造能力的积极性,以智能制造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展都市产业,扩大人工智能在都市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中国信通院总工程师敖立表示,数实融合最基础的是数字技术,信息化是以企业生产的流程为驱动单元,智能化是以数据为主要因素,驱动企业在各环节的创新和发展。围绕智能化,从研发、制造、产品、服务、质量以及产业优化的范式,带动企业产品高端化,带动生产效率、精益化生产,以及企业从生产环节到研发等环节的绿色化发展。
敖立表示,目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思路包括两个方向,一种是链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由龙头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关的一些平台,或是和市场等对接,为其提供一些工业电商平台等;另一种是共享模式,即几个企业抱团,形成共享制的生产制造环节。
在23日上午举办授牌与签约仪式上,成都市人民政府和北京联东集团在成都举办了重大项目签约仪式。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北京联东集团董事长刘振东,成都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鲜荣生,北京联东集团执行总裁梁环宇出席并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此次签约仪式,聚焦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分三批签约34个现代都市工业重大项目,投资总额730亿元。
第一批签约重大产业化项目11个,涵盖智能终端、创新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投资总额382亿元。这批项目的签约,将加快推进我市都市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成都篇章构筑强劲产业支撑。
第二批签约重大产业化项目、专精特新及独角兽项目11个,涵盖人工智能、新型显示、卫星互联网、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链,投资总额242亿元。这批项目的签约,将进一步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打造“拳头”产品,加快培育一批都市工业领军龙头、单项冠军企业。
第三批签约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项目9个、资本招商项目3个,涵盖大飞机制造与服务、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链,投资总额106亿元。这批项目的签约,将带动引进包括4个院士团队在内的8个顶尖人才团队,以科技创新开辟都市工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夯实都市工业发展资金支撑。
发展都市工业是以城市为龙头带动中国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之路的重要探索,也是现代国际城市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成都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工业立市作用突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6%,但工业经济体量与产业空间需求矛盾凸显,已经成为城市经济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为此,成都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由市领导担任重点产业链“链长”的建圈强链推进机制,出台了支持制造强市建设“1个指导意见、1个政策措施和6个行动计划”,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成都市经信局专门提出了《成都现代都市工业发展行动计划》,大力支持现代都市工业发展。
《行动计划》从10个部分明确了成都都市工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区域布局、承载形态,以及企业引育、要素保障、协同发展等支持举措。成都将重点发展总部型、创新型、微加工型现代都市工业发展,支持建立以专业楼宇为支撑“点”、特色街巷为连接“线”、产业功能区(产业社区)为引领“面”的都市工业承载体系。
2023现代都市工业发展大会在此背景下举办,聚集海内外政商学界精英,深入探究在全球产业竞争加剧、制造业发展资源载体受限的大趋势下,如何以发展现代都市工业为抓手,拓展存量时代的工业发展空间,建立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绿色清洁、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为以成都为代表的工业强市发展都市工业的路径贡献智慧与资源。(吴娟)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