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紧紧围绕建设财富芙蓉、智慧芙蓉、魅力芙蓉、幸福芙蓉“四个芙蓉”的奋斗目标,扎实推进强党建、提品质、惠民生“三大工程”。
文/李向华 曾建强
1月29日,在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荷花园街道德政园社区,一处新颖的社工服务超市亮相,社工组织列阵排开、爱心项目琳琅满目,居民现场点单就能获享帮扶。
“居民的需求日趋多元,单靠社区居委会难以面面俱到,社工组织的参与能让服务更细致、更专业。”德政园社区书记周彩霞说。到目前为止,德政园打造的长沙首个设于社区的社工组织孵化中心“创益蜂巢”已经孵化出以青少年服务、残疾人帮扶、大学生创业指导等为主题的5家社工组织。周彩霞告诉记者,接下来,“创益蜂巢”还将集聚社工组织力量为居民量身打造公益项目,推出“青苗乐长”早教服务、“圆梦助残”帮扶行动等,让更多爱心和热心汇集如蜂巢。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区委书记于新凡表示:“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落实十件重点民生实事为重点,推进社会事业惠民行动、社会保障利民行动、社会治理安民行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践行社区提质提档“芙蓉标准”,打造了一批精品社区、特色街巷。
稳增长,持续增强发展动力
提升居民幸福感,经济发展是根基。据芙蓉区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芙蓉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70亿元,同比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6.7亿元,同比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9亿元,同比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1亿元,增长10.4%。
“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发展动能。”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区长周春晖告诉本刊记者。
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展示出芙蓉区委、区政府的努力:
楼宇经济创新发展。芙蓉区实施重点楼宇“楼长制”,县级领导联系商务楼宇31栋;建立楼宇服务中心,上线长沙首个楼宇经济(商贸)信息平台;建成湖南投资大厦等高端楼宇,推动恒大珺悦府等楼宇项目复工;培育扶持文化创意、律政服务、房产总部等专业特色楼宇;提质改造银华大厦、赛格电子、华海3C等重点楼宇;商务楼宇总量达776万平方米,新引进楼宇企业507家。
园区经济稳中有进。园区全年预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50亿元,同比增长8.3%。亩均产值和税收位居全省园区前列。“一主一特”产业功能分区更加明晰。以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等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同比增长23%;以隆平高科、华智水稻等为代表的生物育种企业达60家,实现产值125亿元,同比增长24%。
招商引资有序开展。区域内成立了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并设立了全省首个文化产业基金。湖南第一高楼长沙国金中心完成商业招商95%以上,签约国际、国内一线品牌300多家。湖南担保、泰康人寿、潇湘支付等金融机构相继落户,引进私募股权基金7家。全区实际利用外资6.8亿美元,省外境内到位资金111亿元,市外境内资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9亿元,外贸进出口高达12.6亿美元。
产业项目顺利推进。芙蓉区实施重点项目172个,完成投资308亿元。浏阳河文旅产业带加快形成,汉桥主体完工,汉街、汉文化广场完成建设;中央商务区加快提质,湖南第二高楼世茂广场顺利封顶,宇成朝阳等商业综合体建成投产,东盈商业广场等项目稳步推进。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为老百姓开展各式各样的业余活动,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门口升级。
提品质,充分彰显城区魅力
芙蓉区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抓品质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就是抓民生改善”的理念,以城区品质的提升带动综合实力的提高。
2017年,芙蓉区通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并与中铁五局实现战略合作,投入30亿元启动“魅力芙蓉•城市双修” PPP项目建设,率先全市发布社区提质提档“芙蓉标准”,打造了走马楼、识字里、荷晏等等精品社区、特色街巷;实施更加精细的城市管理,针对蓉园、火车站等重点区域和广告招牌、违法建设等城市乱象开展集中整治,城区环境更加清爽整洁有序;推进人行道标准化建设,综合提质改造车站北路、迎宾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园林绿化、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黄标车、黑臭水体等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于新凡说:“对违法建设、城市斑点、交通违法等乱象和‘城市病’,我们要保持高压态势,拿出城市管理的‘绣花功夫’和‘工匠精神’,让人居环境更加生态宜居,实现城市品位的稳步提升。”
惠民生,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截至2017年年底,芙蓉区共投入民生资金42.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9.2%。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创业主体1万余家,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138元,同比增长8.1%,收入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十件重点民生实事顺利完成:对浏阳河以西24个社区进行全面提质提档;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全部完成;九如巷等地下停车场建成运营,新增停车位3500余个;新建东屯渡、火炬南三片等农贸市场、生鲜超市安全快检室10家;率先全市实现区属公办高中免费入学,构建12年免费教育体系;新建、改造鱼塘村、燕山街等站厕11座;投入2200万元新建街道日间照料中心12家;完成马坡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项;新建东驿公园、五一广场等社区公园10个;推出“助困、助医、助学、助老、助贫、助葬、助急、助无”八大慈善救助项目,发放各类救助资金5000万元,实现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兜底保障。
除此之外,各项社会事业也全面发展、硕果累累。在2017年,芙蓉区首次成功举办了中华龙舟大赛,首台大型实景情境剧“浏阳河上”实现常态化演出,隆平水稻博物馆试运行,湖南和平解放史事陈列馆授牌“民革中央党史教育基地”,“信访听证”模式获国家信访局肯定,慢性病综合防控、基层中医药工作通过国家级评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经验在全省推介,完成芙蓉公寓、新桥村等16个小区7268户的电力“专改公”等等。
对于今后的区域民生保障工作,于新凡表示,芙蓉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惠民生”工程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根本性工程来抓,让全区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