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间外交在中日关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民中国》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宋敬武,请他为我们介绍今年两国的民间外交将会有哪些亮点。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值此重要的时间节点,您对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有何展望?
宋敬武(以下简称宋):去年两国领导人实现了多次的会见会晤,这对于推动中日关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两国关系正在出现一些积极的向好变化。我相信,今年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两国政府还会继续积极努力推进中日关系向好。
——今年我们将会开展哪些民间交流活动,来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并以此为契机促进中日友好?
宋:全国友协正在积极筹办若干个重大的纪念活动。目前,我们正在考虑举行一场重要的招待会来庆祝《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并且准备在日本举行一场中日友好大会,邀请所有中日友好省市的领导共聚一堂,共商两国友好合作。除上述大型活动以外,我们还计划开展中日青少年之间、中日企业家之间、与日本议员特别是青年议员、妇女议员之间的多场交流活动。另外,据我所知,中国青年联合会、中华妇女联合会也都有各自的交流计划。两国智库间的合作也很紧密,例如已经连续举办13届的“北京—东京论坛”等。这些民间友好交流活动都将汇聚成了中日友好的暖流,不断温暖两国人民的心。
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中日青年之间的交流。上世纪80年代,中日之间曾经有过大规模的青年交往,为两国年轻人相互了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青年后来都成为两国积极推动中日友好的人士。例如,驻日大使程永华和他的夫人汪婉女士,当年就参与了同日本三千访华青年的交流活动,如今他们已经成为中日友好、中日关系的重要推动者。所以,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协会的成员,希望中日青年交流不断加强,规模不断扩大,使中日友好能够代代相传。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宋敬武就中日民间交往接受人民中国记者专访。(王焱 摄)
——您做了很多对日民间友好的工作,其中哪些事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
宋:我想还是青年交流工作。很多日本青年访华后给友协、给使馆写信,谈到自己以前对中国的印象并不准确,经过短短几天的访问,改变了他们对中国的看法,而且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中国友好往来的意愿。
还有一件事,不久前,我应日中友好协会的邀请访问日本。参观东大寺时,森本公诚长老以80多岁的高龄带我们参观,给我们介绍了东大寺的起源、与中国佛教的渊源。我从中深深感受到,中日之间的友好有着两千年的历史,而这种友好的积淀一定会在中日的友好合作和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