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展望中韩经济合作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02-20 16:28:04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文/金秀映

2024年2月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发布5周年。纲要中将广州、深圳等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九个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规划为一体,形成一个巨大的广域经济圈。2019年发布该纲要时,笔者正在大韩民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担任商务领事。值此之际,再次回顾这一纲要可谓意义非凡。

笔者于2017年9月赴广州履职,当时大湾区的热度非常高。笔者曾多次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的专家见面并交流。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三个月后,中韩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合作论坛在深圳举行。该论坛由韩国每日经济新闻主办,很多韩国机构、企业参与其中。我也出席了该论坛,并在论坛期间与中国政府官员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并实地参观了华为、腾讯等中国企业。我也因此对粤港澳大湾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后来撰写了《到“中国硅谷”—广东去》一书,这本书以我在广州任商务领事三年的经历为基础,介绍了广东省的发展历程、主要城市、核心企业等,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单独作为一个章节进行了重点介绍。

笔者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有很多优势。其一,中国政府数十年来持之以恒地推进这一规划。20世纪80年代,香港科技大学发表了一篇关于建设“香港湾区”的学术论文,以此为发端,2008年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该规划正式升级到国家层面;2017年7月1日,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见证下,《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由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签署,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问世;2023年12月则举行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大湾区发展现状。可以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贯穿了中国4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惊人的耐心,坚持不懈推进大湾区建设也让这一规划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其二,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巨大的市场。截至2022年末,粤港澳大湾区总人口近8630万人,经济总量(GDP)超13万亿元人民币,集结了广州港、深圳港、香港港等世界级港口群,拥有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TCL、美的等大型企业引领产业发展。中国的目标是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比肩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等世界三大湾区的尖端技术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仍存在一些待解决的课题。比如,广东省内部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均衡问题,广东在拥有两个一线城市的同时,也有四五线城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曾指出,如果不平等加剧,经济增长就会放缓。因此,只有积极消除区域发展不均衡,夯实消费市场,粤港澳大湾区才能更加健康发展。

每逢碰到中国专家时,经常有人询问笔者,韩国为什么对粤港澳大湾区感兴趣。中国作为廉价劳动力世界工厂的时代已经结束,韩国将生产线转移至东南亚也是不可避免的。但中国仍然是韩国重要的经济伙伴,正在从生产基地转变为消费市场。得益于中国扩大内需等政策,大湾区必然会成为巨大的消费市场。期待韩中两国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挖掘经济合作的新动力,加强互惠互利的文化交流。

(作者是韩国企划财政部官员,2017年至2020年间在大韩民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担任商务领事。)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