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中国外交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
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战略思维把握国际社会和中国国情国力的变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中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
元首外交体现大国风范
元首外交是中国对外交往的最高形态,在中国外交中具有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战略性规划新时代中国外交,遍访全球五大洲的57个国家,出席联合国系列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气候变化大会、世界经济论坛等系列重大外交活动,接待来华访问的110多位外国元首,从战略高度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并在外交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体系。
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设计师,习近平主席以其独特的领袖风范和人格魅力展现了大国外交的影响力,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领导人结为朋友,不断扩大中国的“朋友圈”。
主场外交彰显大国地位
长期以来,外交主场基本上由西方国家占据,西方主要大国一直活跃在各大重要外交主场,牢牢控制国际话语权,主导国际议程设置和规则制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分别主办了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等重大主场外交,主场外交由此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特色之一。
中国举办的高频率、高质量的主场外交活动是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反映,并为中国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奠定了重要基础。
全新理念蕴含大国智慧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倡导全球伙伴关系,在上海合作组织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创先提出发扬“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精神,在应对全球性问题与挑战上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这些新的理念吸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当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它们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融为一体,不断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前进。
中国方案展现大国担当
五年来,中国为解决国际和地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方案,并体现了中国推进全球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大国担当。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如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也被纳入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各参与方的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促进,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果。
同时,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和平性、正当性和建设性的解决思路和方案。
这些行动方案体现了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事业所作的重大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和认同。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由此开启新的征程。
2018年,中国将有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四大主场外交活动;习近平还将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重大外交活动,元首外交续写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崭新篇章。
2018年,“一带一路”建设将迎来五周年,并将以新的丰硕成果惠及各国人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撰文 / 徐秀军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编辑 / 蔡海若
图片 / 网络
制作 / 徐曦嘉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