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现行宪法作部分修改,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宪法修正案草案在形成过程中充分发扬了民主,集中了各方面智慧,体现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
………………………………………………………………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原副主任 任启亮
“宪法修改是理论探索的升华和实践的总结”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我国现行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法治保障。
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进行了四次修改。2004年至今,中国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具有持久生命力。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在总体保持我国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有必要对我国宪法作出适当的修改。此次宪法修改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建设、发展的理论探索的升华,也是实践的总结。
(撰文 高莲丹/人民画报)
(摄影段崴/人民画报)#p#副标题#e#
全国人大代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原副主任 任贤良
“宪法的修改反映了国情和民心”
这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提出对现行宪法作出21条修改,是基于我们国家前几次的宪法修改。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无论是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是思想成果的进展,都需要宪法的与时俱进。这对我们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反映人民的意志,都是恰当其时的。
这次修宪很重要的一条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后增写一句“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可以带领中国把富国强民的道路走下去。我们要理直气壮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宪法的修改也正反映了我们的国情,反映了我们的民心。
(撰文、摄影 胡周萌/人民画报)#p#副标题#e#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陕西省西安市委副书记、西安市市长 上官吉庆
“宪法修改筑牢了共同思想基础”
此次宪法修改,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筑牢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国家领导体制,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在、国运所系,是人民的期盼、时代的呼唤和历史的抉择,完全赞同,坚决拥护。
宪法修改对于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对于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撰文、摄影 克里奇/人民画报)#p#副标题#e#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 吴梅芳
“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宪法修正案草案很好地贯彻了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精神,站在健全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制度设计,均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在国家主席任职规定上的修改,是“三位一体”领导体制在宪法上的贯彻和体现,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我完全同意,坚决拥护。
我国关于宪法实施和监督及合宪性审查一直是个弱项。此次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一定程度可以理解为该机构将被赋予合宪性审查的权力,能够促进我国的合宪性审查工作,更好地推动宪法实施和监督,更好维护宪法权威。
(摄影 万全/人民画报)#p#副标题#e#
全国政协委员、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察哈尔学会会长 韩方明
“宪法宣誓彰显新时代政治文明新气象”
全国人大不断修订完善的宣誓制度,已成为观察新时代政治文明的一个亮点。希望宣誓仪式和程序,能促使公职人员清楚权力的来源、权力的依据、权力的职责和权力的义务,提醒宣誓人最基本的问题: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时刻铭记权力来自人民,时刻明晰权力被置于法律的框架和约束下。
进入新时代,当不断强化和完善依宪治国成为新时代政治文明前行的体现时,向宪法宣誓便是必不可少的国家仪式。因为对宪法的信仰包括了信仰宪法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公职人员若没有了信仰宪法的情感,便谈不上尊重宪法的权威。向宪法宣誓正是实施宪法的新起点。因此,以体现政治文明和法治信仰的仪式感,让宣誓者从内心里敬畏宪法,自觉推进宪法的实施,使每一名公职人员,无论是基层干部,还是国家领导人,都能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坚持公正为民,努力让民众在每一个公共事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