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马逍 姚荃茂 报道)2333.3亿元,增长7%,这是2023年山西省晋城市作为通往中原城市群和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交出的耀眼答卷。近年来,晋城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山西省第一方阵;GDP增速连续三年排名山西省第一的基础上继续领先;泽州、高平、阳城、沁水4个县(市)经济实力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十强。能源兴则经济兴,晋城作为能源大市,发展新质生产力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山西省委书记唐登杰指出,要紧密结合山西实际,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培育形成绿色生产力,因地制宜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晋城市委书记王震提出,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制造业振兴升级为抓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构建“1+5”体系 助推新质生产力走深走实
晋城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以产业转型为基础和载体,以数字转型为方向和抓手,着力构建“1+5”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数字化赋能煤炭、煤化工、钢铁铸造、电力等传统产业,加快光机电、煤层气、文旅康养、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五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晋城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常瑞琪介绍道:“晋城将光机电作为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将晋城市光机电产业研究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重点打造,其中,正在建设的第四代半导体全要素研发生产平台将填补国内空白。”与此同时,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致力于打造光机电产业集聚高地,锚定“5年1000亿”产值目标,激活“链主”企业,推动光机电产业集群发展。当前,光机电产业已成为引领晋城市现代制造业提质升级、扩充经济总量的“拳头”产业。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要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既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大道向未来,工业定乾坤。”提升传统产业,鼓励引导传统产业“智改数转”,是晋城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2023年,晋城全年煤炭产量1.47亿吨,先进产能占比达到91%。建成全国首个薄煤层气大规模开发项目,地面抽采量达53.7亿立方米,煤层气产量及增量保持全省第一;瓦斯利用量和利用率继续位居全省第一。“实验室聚焦全浓度煤层气安全储运与梯级利用研究方向,持续开展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为培育煤矿瓦斯安全高效抽采、智能集输、全浓度利用新质生产力做出贡献,促进我国煤炭行业‘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煤与煤层气共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煤层气集输与利用研究中心主任李超如是说。
于晋城而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也是晋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入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急需人才支撑,随着关键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包含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理念逐渐被劳动者所掌握,劳动者的知识储备、文化素质、劳动技能进一步提高,这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实施柔性引才 夯实新质生产力人才基础
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是第一位。晋城市委组织部高层次人才项目工作中心主任张红斐表示,2023年,晋城市全年共柔性引进博士及副高以上人才 541 名,并通过项目引才等方式持续推动引才政策机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键是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工作机制,为人才成长和发展厚植土壤、搭建平台。晋城市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构建“6+9”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建成了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众创空间、大师工作室等各类平台 281 个;搭建晋城市企业服务平台,推动进驻平台的 1000 余名技术专家、80 余名博士,精准服务近千家企业,解决各类技术难题 400 余个,促进更多创新人才成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引领者、推动者、见证者。
“晋城市受城市规模、发展水平、交通区位、虹吸效应等因素影响,引才聚才的效果还有待提升,人才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的支撑还不够有力。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重点在人才引进、发展、服务等环节突破人才工作瓶颈,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推进以人才创新力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张红斐如是说。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王震表示,晋城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1+5”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推动山西高质量发展作出晋城贡献。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