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围绕乡村振兴和城镇化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在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中引起强烈反响。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呢?
将来我国还会有
三四亿人生活在农村
▲ 3月7日,习近平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将来我国也还会有三四亿人生活在农村,所以农村发展和城市化应该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未来城乡人口布局是关乎政策方向的一个重大问题。据测算,当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时,城镇人口约为10亿,农村人口约为4.3亿;当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时,城镇人口约为11亿,农村人口约为3.6亿。
结合国际经验,如果各方面条件适宜,前一目标将在2030—2035年前后实现。这一时间恰好与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节点相吻合。
可见,总书记对这一问题不但有着深入思考,而且在这个时机提出可能有着更为深远的战略考虑。
推进城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截至2017年末,我国的城镇化率是58.52%,城镇常住人口约为8.13亿,其中包括2亿多户口在农村,但在城镇工作生活超过半年的人口。
如按此计算,我国的农村人口还有大约5.7亿。这个数字离总书记说的三四亿人生活在农村还有距离。
推进城镇化还要处理好高质量城镇化与振兴乡村的辩证关系。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要具备几个方面条件:一是农村人口大幅减少,农业从业人员收入达到城市平均水平;二是生产力高度发展,农业生产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幅度降低;三是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实现财政全覆盖。
上述条件必须依靠城乡深度融合才能达到。没有高质量的城镇化,也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乡村发展;没有乡村振兴,城镇化的推进也不可能是充分的。这就是城乡关系的辩证法,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
当前土地制度、区划制度、人口政策的不完善造成了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错配,影响了城镇化的推进。城镇化水平决定中国未来发展的成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首先要在深化上述领域改革上下功夫。
城镇化、逆城镇化
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还强调,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需要有生力军。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壮大发展。城镇化、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逆城镇化是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现象,也是必然趋势。我们一般把在农村或者接近农区居住的非农业人口看作逆城镇化人口。
来源 / 广州日报
从一般规律看,中国逆城镇化的大潮流显然尚未到来。但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出发,一定数量的逆城镇化人口对于乡村振兴有特殊的推动作用。
逆城镇化人口能够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从世界经验看,多数国家的逆城镇化人口尽管不从事农业,但大多与农业产业链关系密切。这些人通常具有资本和技术优势,能够带动广大农民进入现代经济分工体系,从而提升农业产业总体的竞争力。
总书记讲,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壮大发展,主要就是从产业发展角度考虑的。
逆城镇化人口也能加快实现乡村善治。实现乡村善治的关键是逐步把传统的村庄共同体转变成为现代熟人社会。现代熟人社会既不同于传统农村中的熟人社会,也不同于城市的匿名型社会,要求社区成员既脱离了共同体束缚和对社区强势者依附,同时又因比邻而居的日常生活形成公共交往。
逆城镇化人口经济条件、知识基础好,能够聚集相应的资源,他们的融入能够加速传统乡村共同体的现代转型,从而加快实现乡村善治。
我们要注意,逆城镇化人口通常是中产阶层,他们对住房、消费、康养、公共服务都有着较高要求,同时也期待更加合理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政策。我们现在一系列制度壁垒不但阻碍城镇化推进,也影响了逆城镇化人口的回流。
落实好总书记指示,根本上还是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统筹谋划、科学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 3月8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方位,进一步阐述了乡村振兴和城镇化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指明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和任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纲挈领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阐述。
总书记提出“五个推动”,涉及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讲话最后,习近平强调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坚决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后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将乡村振兴战略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这表示未来“三农”工作将由乡村振兴战略来统领。
作为会议配套文件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也就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作出全面部署。
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18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提出了建议,主要包括科学制定规划、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等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的系列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和任务,为我们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撰文 / 陈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编辑 / 张晶
图片 / 网络
制作 / 徐曦嘉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