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6-10 10:49:01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文 / 陈伟赞 黄楚芳 陈若欣

守住绿水青山,方能赢得未来。近年来,广东省生态环境系统统筹推进生态保护、污染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绿美”为笔,绘就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岭南明珠惠州西湖 (供图 / 惠州市生态环境局)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高位改善

近年来,广东省扎实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排查整治6300余个涉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持续升级改造低效治理设施;大力推进钢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玻璃、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深度治理;建成全国首个“天地车人”移动源监管系统,新增汽车中新能源车占比提升至37.5%,构建全国首个成品油质量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

同时,广东省不断强化对重点国考断面的现场排查、驻点巡查、技术指导和水质预警会商督导,开展“保优增优”断面攻坚行动,10个重点国考断面所在水体重要一级支流劣Ⅴ类比例较“十四五”期初下降34.2个百分点。通过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级管理制度,使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至100%。

根据印发实施的《广东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和《广东省碳交易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广东省将数据中心、陶瓷、港口行业纳入碳排放控排行业,允许纺织、机场行业企业自愿纳入碳市场,全省碳市场控排企业累计减排6600余万吨。

今年,广东省将对15个地市开展督察,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持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生物多样性“家底”不断扩容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灵性所在,更是筑牢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指向。

目前,广东省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 1361 处,是全国自然保护地建立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省份。“十三五”期间,广东完成造林和生态修复127万公顷,累计修复退化湿地 6286.11公顷,实施了50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森林覆盖率达 58.66%,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达 35.71%,为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为进一步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提出将建立11个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27个优先行动,93个细项任务。

“无废城市”建设实现环保增效

近年来,广东省加快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让优美生态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数据显示,自开展“无废城市”工作以来,广东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00家、绿色工业园区11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80家,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总数居全国首位。

据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将充分汲取开展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经验,完善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体系,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无废城市”共建模式,建立完善跨省(区)非法转移联防联控合作机制。

(《中国报道》2024年6月刊)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