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特约通讯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4-06-26 16:36:59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荷香水美迎佳客,景秀茶浓待贵宾。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历史悠久,文脉绵远,素有“莲藕之乡”“茶叶之乡”“甘蔗之乡”“鱼米之乡”的美誉,覃塘莲藕与覃塘毛尖齐名,同属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岭南,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其中,桂林郡郡治所在地布山县,即位于今天贵港境内。从那时起直至晋代6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覃塘区划先后隶属桂林郡和郁林郡相关县地。

千百年来,覃塘区各族群众在这里交往、交流、交融,不懈奋斗,生生不息,创造了布山那乡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与社会文明,构筑起覃塘各族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近年来,覃塘区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五个家园”建设,以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覃塘区先后获评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第五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等荣誉称号。2023年以来,共获评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61处。

立足境内自然资源禀赋,覃塘区因地制宜开发建设农文旅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着力构建多元旅游业态,吸引各族游客到覃塘旅游、兴业。

深耕“茶+”,覃塘区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篇大文章,加快把茶区变成景区、茶园变成公园、茶山变成金山,推动茶产业与茶文化、茶科技相融合。2024年,覃塘区举办“2024年中国·覃塘毛尖”第二届春茶文化节,以“茶”为媒,诚邀各民族群众共赏茶韵、共话茶事,共同感受茶文化魅力。拍摄《覃塘毛尖手工技艺》宣传片,让广大观众感受覃塘毛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认同。目前,覃塘区现有茶园面积6万亩,规模以上茶企业20家,年产干茶2500吨,年产值达20多亿元,创建6个茶产业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展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覃塘毛尖茶先后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入选第二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互认清单,成为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金叶子”和“摇钱树”。

依托“荷+”,覃塘区弘扬“荷”文化符号,以“荷”为媒,连续10年举办荷花文化旅游节,连续3年举办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覃塘区产业发展招商大会,与粤港澳大湾区优秀企业家代表就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未来趋势、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现代农业、体育旅游等领域发展进行对话交流。三年来,覃塘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关企业签约项目55个,总投资额354亿元,不断擦亮“荷美覃塘”知名旅游品牌,促进发达地区与民族地区交汇交融。开展文艺演出、书画展、摄影展、中国农民丰收节等系列活动吸引当地父老乡亲、全国各地游客、外国友人前来打卡。“荷美覃塘”景区年均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旅游消费10亿元以上,各族群众积极参与体验节日习俗、展现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自信。

深化“体育+”,覃塘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以体育为桥梁,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成功举办广西布山俱乐部承办2024中国足协杯开幕式、“覃塘毛尖杯”2023年第四届广西男子篮球联赛暨第二届广西女子篮球联赛、“农垦杯”第七届广西万村篮球赛暨广西社区运动会、“凯星家居杯”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篮球比赛、马拉松健康跑比赛、“三月三”竞技体育运动等体育赛事600多场次,惠及群众30万人次。

在产业发展方面,覃塘区将民族团结、扶贫帮困、支持地方发展融入企业血脉。投资14亿元年产19.5万吨的雪榕食用菌现代产业项目跑出3月签约、5月开工、10月投产、12月出口的“加速度”,为周边各族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带动各族群众脱贫户117户365人,人均增收3700多元,促进各民族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守望互助、共享发展红利。引进海螺、华润等全国五百强企业,现有规上企业342家,数量位于广西前10,连续3年规上企业增加数排广西第一,获自治区人民政府发文通报表扬,贵港覃塘产业园获认定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园区,2023年覃塘区获评贵港农业招商引资先进县。

覃塘区按照大、中、小屏三端,搭建“1+1+3+N”(1是指数智乡村大数据中心,1是指数智乡村大脑,3是指数智产业平台、数智民生平台及数智治理平台,N是指应用场景)平台,开发覃塘数智乡村微信小程序, 汇集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服务、乡村旅游等12大功能模块, 创新“云认养”模式,建立农户与消费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合作模式,打造“云上农场”,上线了富硒稻田3.3万平米、藕虾10万只和覃塘尖茶园1000平方米,吸引关注超6万人,累计销售额超100万元,助推农业产业附加值全面提升,为民族团结进步注智赋能。《覃塘数智乡村幸福满格》短视频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二十大精神在乡村”栏目展播。

覃塘区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积极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与企业打造扬翔集团“扬翔新村”、甘化集团“甜蜜小镇”、太平洋木业“板材小镇”等美丽乡村,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形成一股强劲的“红色功能”。连续两年获得广西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在覃塘区龙凤村打造“石榴花开在红坭”旅游品牌,樟木镇(生猪)入选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覃塘街道龙凤村(莲藕)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广西扬翔农牧有限责任公司、贵港市汉世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爱咯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广西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在人才培养方面,覃塘区大力实施“贵人返贵”、“2035计划”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就在覃塘 职引未来”专场招聘会40余场,举办“雁归覃塘 才聚布山”千名学子家乡行活动30余场,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班78期,培养2339名实用技能“匠才”,出台《覃塘区人才周转公寓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补贴政策近300万元,逐步形成“人才跟着产业走、人才围绕产业转”的良好格局。2023年贵港市荷美覃塘“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区获评为广西“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区,入选第九批广西“十百千”知识产权人才2名、贵港“最美科技工作者”1名,培育认定“自治区乡村工匠”1名、“贵港乡村工匠”2名、“覃塘乡村工匠”44名,不断厚植人才发展优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人才力量,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注入新动能。

此外,覃塘区还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数字赋能“红格善治”工程,构筑政治、自治、德治、法治、智治“五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2023年,“党建+网格化+数字化”乡村治理模式是广西唯一入选第五批全国乡村治理的典型案例、《探索宅改先行路径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入选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典型案例,2021年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2023年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

站在新的起点上,覃塘区将牢记“国之大者”,以有形之魂、有感之举、有效之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信心,脚踏实地,积极进取,行稳致远,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覃塘凝聚磅礴力量。

(本文由中共覃塘区委统战部提供)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