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6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今年年初,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就开始精心策划筹备 “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文艺作品巡展(演)”活动,计划通过征集、评选并展出中外青少年以“和平共处,共创未来”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和节目,生动展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7月5日,由中国外文局、外交部亚洲司指导,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主办,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支持的“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文艺作品巡展(演)活动”在北京启动
向全球青少年发出邀请
活动初期,亚太中心向亚太国家青少年发出“征集令”,围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创作书画、音乐、数字艺术等作品。
为扩大征集范围和影响力,亚太中心联合其他合作伙伴共同开展此活动。北京灵境智慧公益基金会、梅兰书院负责“和平共处 科创未来——全球青少年智性联觉科学艺术创作征集”活动;人民美术出版社负责征集以“和平”“合作”为主题的美术类作品;北京乐器学会负责征集以“和平”为主题的声乐、器乐表演节目;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负责面向全球,尤其是亚洲国家留学生征集“和平”类主题作品;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科学艺术委员会负责展览等事宜。
截至6月20日,共收到来自中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泰国、蒙古、新加坡、越南、缅甸等11个国家青少年创作的2000余作品。其中,人民美术出版社组织1500多名学生参加了创作;北京乐器学会征集到近200个青少年表演的节目,北京灵境智慧公益基金会和梅兰书院、中央美术学院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共收集到亚洲10多个国家的近500个作品。
中国外文局总编辑高岸明(左二)、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罗林泉(右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参赞李健(Yudil Chatim)(左一)等嘉宾共同参观展览
据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杨曦介绍,中央美术学院留学生办公室在第一时间就号召相关国家留学生以“和平共处 共创未来”为主题开展艺术创作,短短一个月就收到来自9个国家的留学生投送的各类作品,包括铜版画、油画、水彩、国画、综合材料、数码版画等。
携手共绘和平与友谊
中国—东盟中心文化教育旅游部主任贺迪(右二)及夫人、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新闻与文化旅游一等秘书戴德明(DESTARATA HAMARSAN MUSTAFA)(左一)参观展览
中央美术学院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留学生们结合各自的文化背景,用各自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语言诠释了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解。来自孟加拉国的沙加同学创作了《世界是一个大家庭》和《文明》两件作品,他希望通过作品传播爱与和平的理念,突出“和平”在解决争端、适应环境和保护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越南留学生张全春创作了名为《富贵》的人物肖像,描绘了一名身着越南传统服饰“奥黛”的优雅女子,展现了和平带来的喜庆与宁静,与著名摄影作品《阿富汗少女》形成强烈对比,凸显了和平的美好与珍贵。泰国留学生陈丽玲的作品《祝愿》描绘了手捧千纸鹤的少女被和平鸽环绕的场景,白鸽、少女、千纸鹤、黄头纱,各种美好的元素共同构成了对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愿景。
“留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国家,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中国学习艺术的同时也见证了当代中国的繁荣和富足,这次主题创作,更是引发了他们关于和平与发展的深入思考。我们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他们必将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使者,用亲身经历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杨曦告诉记者。
“梅兰书院组织了全球AI绘画音乐比赛,小朋友们虽然年纪尚小,却拥有热爱和平、追求美好的心灵。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梅兰书院董事会副主席戴睿介绍,“有一位柬埔寨的小朋友从未接触过人工智能技术,但她内心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我们临时教她使用AI来实现自己的想法,结果她只用了一天就提交了一幅非常精美的作品。AI绘画不仅让孩子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到科技的魅力。他们 通过与最新科技的互动,激发出了脑海中无限的创意。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和平鸽展翅飞翔,橄榄枝绿叶茂盛,美好的生活画面,以及共同守护地球的情景。这些画面充满了温馨、和谐与希望,深刻地传递了和平的力量。”
获奖作品《迎接》(作者:里利斯 印度尼西亚)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里利斯用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迎接》,描述了五位身着传统服饰的年轻人站在美丽的海滩上,他们面带微笑、姿态友好,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和谐相处的理想,生动地展现了印尼孩子对和平共处的美好愿景。这幅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画作,不仅表达了作者自己的理想,也向世界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和平与和谐是可以通过相互理解和尊重来实现的。
“我们要感谢这群可爱的小朋友们,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我们传递了和平与爱。同时,我们也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和平的行列中来,一起努力,为实现世界和平、共同繁荣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戴睿说。
用AI表达和平心声
在现场展演活动中,一首由用AI作词作曲的《和平之声》燃爆全场。这首歌以孩子们纯真的希望为出发点,传达了孩子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呼唤。他们的天籁之音给全场观众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AI作词作曲,由北京音协合唱团的孩子演唱的小合唱《和平之声》
作为IBM和华为双认证的人工智能工程师,戴睿一直想把AI运用到音乐作品的创作中。“这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七十周年活动,正好提供了一个表达这一想法的绝佳机会。”戴睿表示,“在创作这首作品之前,全球孩子们在战争中遭受苦难的情景深深地触动了我。他们无辜的眼神和坚强的生存精神,激发了我内心对和平的强烈渴望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感。”
创作的灵感源于,想象一个孩子,拿起一支画笔,试图在画布上描绘一个没有战争硝烟的世界。蓝蓝的天上飘着柔软的白云,小鸟自由地飞翔,充满生命和希望。这种画面不仅是对理想世界的渴望,更是对现实中无辜受苦孩子们的深刻感受。在歌词创作上,戴睿选择了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的语言,描绘了小朋友手牵手的场景,不同肤色的孩子们团结一致,共同向着和平的方向前行。这不仅是一种图画式的表达,更是对人类团结与和平共处的信念和期许。
“为更好地传达这一情感,我决定采用民谣的音乐风格,通过童声合唱的形式来演绎这首歌曲。”戴睿告诉记者。在MV的创作过程中,选用了儿童手绘风格的画作为背景。这段MV也是用AI生成的。孩子们纯真的声音和手绘画作天生带有一种独特的感染力和真诚,使得这作品更加贴近孩子们的心声,呼唤和平的愿望也显得更为强烈。
“人工智能技术在这次创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使创作过程更加高效和创新,还让作品更贴近全球孩子们的真实感受和心声。”戴睿告诉记者,“这是用心灵和技术共同创造的献给全世界的礼物。我希望这个作品能够成为全球孩子们心声的集合体。希望通过这首歌唤起每一个人对和平的珍视和追求,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美好的未来世界”。
收获大小朋友们的好评
现场观众观看展演
现场,共有来相关部委、驻华使馆、高校及文艺专业组织机构、媒体等近千人观看展演。亚太中心还通过中国外文局工会和团委向职工及家属发出邀请。有观众说:“这次活动让我们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欣赏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超赞的消夏机会。”还有的家长带着孩子一同来观展观演,并表示,自己的孩子也有绘画特长,后续会让孩子也参与到这场有意义的活动中,回家后,会让她根据今晚的观看感想创作一幅作品。
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是来自亚太中心的日籍和韩籍员工,日籍主持人何京盛也邀请他的家人来到现场,他的女儿兴奋地说:“节目真好看,爸爸真棒!”何京盛自己也说:“这是一次轻松愉悦又满怀感恩和感激的主持工作经历,我在听到最后小朋友们齐声合唱《we are the world》时,流泪了。”
主持人在准备主持词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参赞李健(Yudil Chatim)在观看表演后评价到:“节目很精彩,各国青少年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和平友谊的心声。明年,恰逢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建交75周年。我们会进一步加深印尼和中国的合作,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的合作。”
鉴往以知来,循道而致远。“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文艺作品巡展(演)”活动仅仅刚开始,后续,亚太中心将在全国举办巡回展出,也将同步开启后续作品和节目的征集活动,让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让希望的种子在全球热爱和平的大小朋友心中生根发芽。
文:王翔
摄影:谢文、郑彬、徐曦嘉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