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建军
当地时间6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乘包机抵达惠灵顿国际机场,开始对新西兰进行正式访问。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访问新西兰和中新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国愿同新西兰一道坚守共同的价值理念,进一步弘扬传统友好,努力打造中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升级版,为两国、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李强总理指出。
中国与新西兰自1972年12月22日建交后,双边关系发展顺利,两国领导人保持频繁互访与接触,是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交往的典范。作为亚太地区的两个重要国家,两国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支持开放的地区主义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这些都是两国就国际和地区事务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的重要基础。
此外,作为新西兰文化基石的毛利文化与东方文化高度相近:热情好客、重视家庭和集体、尊老爱幼、重视公平。新西兰坚持文化多样性,倡导多元文化建设,包括毛利文化在内的太平洋岛国文化受到高度重视。新西兰的文化政策高度影响其外交政策,这是新西兰与“五眼联盟”其他国家不同的地方。
双边关系取得长足发展
中国与新西兰虽然相距遥远,但两国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重视人文交流。早在两国建交前的1956年10月3日至11月13日,中国艺术团一行80人赴新西兰各地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巡回演出,引起了巨大反响。艺术团由徐光霄任团长,主要成员来自国家京剧院,演出剧目有《秋江》《贵妃醉酒》《闹天宫》《水漫金山》等。两国建交以来,人文交流更加丰富多彩,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促进了两国人民心心相通,形成了“官民并举、多方参与,雅俗共赏、百花齐放”的局面。
重视教育交流。在学前教育方面,由中国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和新西兰驻华大使馆联合主办的中国—新西兰学前教育研讨会,旨在打造中新学前教育机制化交流合作平台,持续推进双方学前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促进两国民心相通和民间友好,是双方教育领域长期而富有成果的双边对话机制,体现了两国间的友好关系。
在高等教育方面,中国—新西兰三兄弟教育合作项目已成为中新高等教育合作的品牌。2005年,经中国教育部和新西兰教育部一致同意,“中国—新西兰三兄弟教育合作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是在中国实施的“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的基础上,将新西兰高校作为“第三位兄弟”加入到科研合作当中。两国政府为该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双方高校科研项目合作的开展。该项目不仅获得两国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支持,更是提高了两国国际合作水平,扩大了双方高校的国际影响力,如今已成为中新两国人文交流的一大亮点项目。
在职业教育方面,2023年8月,中国—新西兰教育联合工作组磋商机制第十一次会议在新西兰召开,双方签署了《关于成立中国—新西兰职业教育发展联盟合作安排备忘录》。联盟旨在为双方职业院校和应用型大学搭建联系沟通、开展合作、共同发展的平台,推动在人才培养、学生流动、联合科研、活动举办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重视科技交流。中新两国是重要的科技创新合作伙伴,既有政府间主导的中国—新西兰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中国—新西兰科技合作5年路线图安排和中新科学家交流计划的协议等,也有双方大学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创新合作。双方的科技合作务实高效、互利共赢,增进了两国科技界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为两国及全球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更多科技解决方案。
超越若干个“第一”
追求和谐发展、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和新西兰两个国家共同的希望和努力的目标,具体体现在两国的自贸协定、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区域经济合作协定等多个方面。
升级的中新自贸协定。新西兰是第一个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中国结束双边谈判(1997年8月)、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2004年4月)、同中国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2004年12月)、同中国签署自贸协定(2008年4月)的发达国家。2022年4月7日,中新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正式生效,进一步扩大货物、服务、投资等领域市场开放,提升贸易便利化等规则水平,还新增了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与贸易等内容,为两国经贸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11月,中新发表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23年6月,两国在北京发表关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被认为是升级版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关系全面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区域经济合作。中新两国都致力于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双方在亚太经合组织框架下加强合作,包括在可持续和包容贸易等领域合作。双方都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的成员国。新西兰支持中国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共同促进区域经济高水平发展。
面向未来的合作
中国和新西兰还可以在多个领域深化合作。
在人文交流方面,发挥典型案例的作用。路易·艾黎(1897—1987)是中新友好关系的一张名片,为两国人民架起了友谊之桥。建议深入挖掘和宣传路易·艾黎这样的典型案例,以他的精神为纽带,举办路易·艾黎纪念活动、学术研讨会和文化交流展览等,从而深化两国人民的友谊。学术交流方面,目前国内学界对新西兰的全方位研究仍有待深入,建议对新西兰研究有基础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摸底,成立国内新西兰研究共同体,协调共享资源,避免重复研究。
有效发挥两国经贸团体的独特作用。新西兰中国商会、新西兰中国贸易协会和新西兰—中国关系促进委员会等经贸团体在加强新西兰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促进双边经贸合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国内成立对应的中新经贸团体,便于对接。
开展面向太平洋岛国发展的第三方合作。中新两国在太平洋岛国地区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两国在帮助太平洋岛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可以共同努力,使两国对该地区的援助成果最大化。双方应共同评估各自在该地区的资源和能力,建立对话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双方为各国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并就关键的科学和技术开展联合研究项目。
大力推进南极科考合作。新西兰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南极探险和科考的国家之一。中国重视与新方开展南极领域的合作,中新南极科考合作由来已久,成果丰硕,特别是自签署《中新两国政府关于南极合作的安排》以来,双方合作日益深化。双方在南极后勤保障等传统领域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今后应积极开拓在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和新考察站建设等方面的务实交流和深入合作,以取得更多成果。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亚太学会澳大利亚分会秘书长
(《中国报道》2024年7月刊)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