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文卫

花开四朵,惊艳非遗 一一一广轻大非遗学院首期非遗传承人群暑假培训班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4-07-26 11:22:19 推广来源:广东轻院设计学院

暑假已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非遗学院组织的首期非遗传承人群暑期培训班正式开班。四支师生队伍共计44人分别奔赴潮州市、江门市、广州市针对非遗手拉壶、卢艺鹿角椅制作技艺、粤绣(广绣)、广州织金彩瓷(广彩)四项非遗项目开展传承学习,这是非遗学院积极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非遗传承、创新相结合,推进非遗大师流动网络工作站建设的一次有力举措。

7月16日,培训班结班仪式暨培训成果汇报会在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举行,又恰逢我院针对非遗传承人培养的中高衔接三二分段班新生在潮职校报名的日子,校园中满是未来可期的学子们,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活动在欢快和热闹的氛围中有序开展。我院院长桂元龙、副院长徐禹、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陈寒晓、校长蔡桐生、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苏怀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谢华、潮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章碧武、潮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主要成员、潮州市文化创意协会主要成员及培训班学员、两校师生代表等共同参加活动。 

我院院长、广轻大非遗学院执行院长桂元龙致辞

我院院长、广轻大非遗学院执行院长桂元龙在致辞中表示,基于学院自身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需求,2023 年 6 月,我校率先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非遗学院——广东轻工非遗学院,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与非遗传承、创新的融合。在广东省建设非遗大师流动工作站网络,开展跨地区非遗项目合作,并与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共建“潮州非遗传承创新基地”。近年来,双方以创新基地为平台,借助潮州丰富的非遗资源和优秀传承人群,扎实开展工作。两校将以“潮州非遗传承创新基地”为依托,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非遗传承人,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形成一套高效的非遗传承人群培养模式,打造非遗传承的优秀案例,提升社会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度和认知度,营造优良的文化传承氛围;推动非遗应用活化,促进与现代社会、当代生活的融合发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共同责任和使命。

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陈寒晓致辞

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苏怀杰致辞

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陈寒晓、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苏怀杰的致辞表达了非遗人才是推动非遗传承与发展的核心力量,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针对当前非遗传承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两校将进一步深化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衔接三二分段非遗人才培养工作,努力不懈探索创新,推动潮州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而此次非遗大师流动站非遗传承人群项目的成功举办,也为潮州非遗人才培养开启了新篇章。

在汇报环节中,我校四支队伍分为线上线下,现场由手拉壶项目教师代表吴成贺老师和学员代表谢晓楠同学分享培训心得与收获,线上由广州织金彩瓷(广彩)项目教师代表刘明、粤绣(广绣)项目教师代表刘丹、卢艺鹿角椅制作技艺项目教师代表曹庆喆发言。

他们纷纷表示通过亲身参与非遗活动,对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充分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专业与非遗文化融合发展。

随后在举行的谢师仪式环节中,学生代表为罗文锐、陈沛雄、张奕培、赖通发,卢桂荣几位辛勤教学付出的恩师送上了鲜花,表达了对师傅们尽心尽意的教学指导的感激之情。同时,我院也聘请了五位教师作为我院的客座教授、副教授,并由桂元龙院长为各位颁发了聘书。

在成果点评环节,学生们现场展示了在短短15天内完成的手拉壶学习作业。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手拉朱泥壶传承人谢华先生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表示学生们在零基础的情况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习并创新性的完成了手拉壶的制作,是一个惊喜,并针对手拉壶作业的继续改进提出了专业建议,鼓励学员们在未来的非遗传承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

手拉壶培训

由吴成贺老师带队,我院11名师生组成非遗手拉壶实践团队,前往潮州市开展为期15天的非遗传承人群培训活动。在谢华大师,罗文锐、吴文英、赖通发、卢桂荣、陈沛雄等各位大师的悉心教导,同学们迅速地掌握制作手拉壶的基础技法,从最初的小白,到如今能够独立完成一件精美的手拉壶作品。15天的短期培训,团队共计制作了118把手拉壶,其中56把成品手拉壶,62把损坏壶,按时超额的完成了培训任务。通过本次非遗潮州手拉壶培训实践,也让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了何为“工匠精神”,同时也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了“非遗传承”的种子。

学生作业

广绣培训

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新元工作室,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的优秀“种子学生”在刘丹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为期30天的广东省非遗传承人群种子计划暑期研修。通过深入学习广绣技艺,使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广绣的历史渊源和工艺特点,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有机会提升自身的技艺水平和审美能力,为传统手工艺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广彩培训

在刘明老师的带领下,我院的13名同学组成的广彩非遗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广彩艺术研究中心与国家级广彩非遗传承人谭广辉大师展开为期8天的学习与实践之旅。在谭大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了解了广彩的制作过程,并开始动手尝试制作广彩。这次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广彩的历史与技艺,还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和艺术创作的灵感。

学生作业

鹿角椅培训

在曹庆喆老师的带队下,我院的12名师生们参加了由著名非遗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卢志江主讲的特殊培训。卢大师以其精湛的“卢艺鹿角椅制作技艺”为同学们揭示了中华传统工艺的深层次价值。他不仅亲自指导学生了解和制作明式家具,还分享了自己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与传承。每一环节,从选材到刨削,再到最后的组装,大师都耐心细致地指导每一位学员,确保他们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这门技艺。 

学生作业

此次非遗大师流动网络工作站、非遗传承人群培训工作的开展,促进了跨地区非遗项目的互动与合作,是协同非遗大师共同开展以创新活化为主要特色的非遗传承、传播与保护工作的有力实践。本次活动仅是广东轻工非遗学院一次有益的实践探索,非遗学院未来还将总结本次工作经验,继续通过多种工作形式,为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图片 / 艺术设计学院)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