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报道》记者 张利娟
今年是中国与东盟成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第3年,也是中方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第11年,中国与东盟在多个领域的协调合作机制,为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繁荣注入了更多正能量。在习近平主席和东盟各国领导人的战略指引下,中国—东盟关系进入了快车道,跑出了加速度,中国和东盟迈向日益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万象出席中国—东盟外长会时表示,中国和东盟是守望相助的友好邻邦,风雨同舟的亲密伙伴,更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近年来,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取得丰硕成果,惠及双方20亿民众,有力促进了共同发展。双方经贸联系日益紧密,人文交流迅速复苏,互联互通走深走实,新生动力不断涌现。
贸易合作,双边关系向前发展的重要见证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3.36万亿元,增长10.5%,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9%。其中,对东盟出口2.03万亿元,增长14.2%;自东盟进口1.33万亿元,增长5.2%;对东盟贸易顺差6994.9亿元,扩大36.5%。
中国与东盟已连续4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7月8日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报告》显示,根据合作发展需求和趋势,预计今年东盟仍将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2020年11月15日,东盟十国和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共同签署RCEP,并推动协定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2023年6月2日,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至此,协定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RCEP区域总人口、GDP总值、货物贸易金额均占全球比重约30%,协定对15方全面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报告》指出,自2022年1月RCEP正式生效实施以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呈现更加紧密、活跃、全面、深入的发展局面。东盟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贸易投资的热门地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显示出较强韧性,并产生了积极的外溢和示范效应。
RCEP的生效实施为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提供了新机遇,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高质量实施RCEP和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建设。”商务部副部长李飞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中国和东盟双方正在大力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谈判,致力于提升双方经贸领域开放水平,拓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供应链互联互通等新兴领域的互利合作。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深入推进,叠加RCEP红利持续释放,关税减免、原产地累积规则等优惠政策落地,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产业链构建带来利好,中国和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贸易系主任李春顶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在李春顶看来,中国与东盟通过长期紧密合作,不断促进优势资源互补,优化区域产业配置,促进产业深度融合,不仅促使相关国家走向更高水平经贸合作,也有力促进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全球经济稳步复苏,为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与世界接轨提供机遇。
地区国家向往和平、谋求发展的生动实践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老挝人民实现了“变陆锁国为陆联国”的梦想;金边至西哈努克港高速公路的开通,将两地通行时间由5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推动柬埔寨迈入了“高速时代”;中国、新加坡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驶入“快车道”,运输网络涵盖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深入推进贸易、投资、互联互通、区域合作,相继建成一批标志性项目,携手描绘共建“一带一路”的“工笔画”。“一系列项目表明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正在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李飞说。
70年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高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地区和平稳定和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70年来,中国始终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引,不断深化与各国的政治交往、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共建“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积极推动中国—东盟关系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2003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与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中国成为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2021年,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中国和东盟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双方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2022年,东盟主导发起的RCEP生效实施,全球最大自贸区由此诞生。
经济上,截至2023年7月,中国—东盟累计双向投资额超过3800亿美元,中国在东盟国家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超过6500家。
在美国极力推动“对华激烈竞争”的背景下,一些西方国家发起产供链“去中国化”,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产供链合作不仅没有“脱钩断链”,反而深度互嵌。2023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中间品达4.13万亿元人民币,东盟更是连续多年保持中国中间品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双方在能源、电子、农产品等产业领域的合作逐渐深化。
此外,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高新技术合作成果丰硕,为地区经济发展不断创造新增长点。截至目前,中国与9个东盟国家分别建立了政府间双边技术转移工作机制,技术转移协作网络覆盖东盟10国,成员数超过2800家。目前,中国—东盟科技创新提升计划稳步推进,以科技创新合作增加区域发展新动能,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逐步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共促民心相通。特别是今年年初以来,中国与多个东盟国家实现互免签证,人员往来更加频繁便捷,双方相互好感度也有所提升。
从更广泛的范围看,中国与东盟如今的双、多边交往机制日益完善,双方在地区和国际热点问题上达成的共识也越来越多。6月7日至8日,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率团赴老挝出席东盟与中日韩(10+3)高官会、东亚峰会高官会和东盟地区论坛高官会。孙卫东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刚刚结束的东亚合作系列高官会上,地区国家就当前形势下把握东亚机制发展正确方向、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等深入交流,达成广泛共识,为今年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和外长会做准备。
孙卫东表示,东盟与中日韩(10+3)是东亚合作主渠道,各方积极评价《10+3合作工作计划(2023—2027)》落实进展,支持深化财金、粮食安全、电动汽车、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社会人文等领域合作,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强区域供应链联通。东亚峰会是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各方普遍支持发挥峰会作用,推动政治安全和经济发展“两个轮子”平衡转动,促进建设性对话交流,拓展新兴领域合作。东盟地区论坛是亚太最主要的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平台,各成员强调,要继续推进建立信任措施,深化务实合作,稳步开展预防性外交,为地区持久和平作出积极贡献。
“在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在政治安全、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等方面合作,对于繁荣地区经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的动力和力量。”李春顶分析道,在当前形势下,中国与东盟一系列合作平台和机制仍需全面推进,尤其是要推动中国与东盟更深层次的经贸合作。
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回顾中国—东盟关系30多年发展历程,每当地区或全球性危机发生后,双方合作势头都更加强劲,政治互信都稳步提升。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共话发展、共谋商机、共享机遇,进一步打破发展瓶颈、释放发展动能,在多领域深化合作中结出累累硕果,使中国与东盟彼此共享越来越多的发展红利。
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中国—东盟合作共赢的“蛋糕”越做越大,不断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双方共同的心之所向。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东盟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硬联通’取得重要进展,RCEP等合作也推动了制定规则标准的‘软联通’。在此基础上,工业化和产能合作将成为未来中国与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方向。”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表示,中国与东盟各国发展阶段衔接、理念思路契合、经济结构互补,工业化合作空间广阔,不仅可以在一些高技术产业上加强合作,而且可以推动更多促进包容性发展、提升民众福祉的项目,使双方民众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共建中国与东盟国家人民的“心联通”。
当前,中国正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此举将为东盟各国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也将让世界看到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潜力与无限生机。
李飞指出,下一步,我们将全方位拓展与东盟互利合作,共同提升经贸合作水平,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一是共同提升贸易规模。二是共同促进双向投资。加强同东盟国家在石化、钢铁、汽车、纺织等领域投资合作,推动构建符合各自国家发展需求的跨境产业链合作关系,促进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投资合作等。三是发挥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等标志性项目的示范作用,加强同东盟国家之间的技术分享和经验交流,带动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沿线的投资合作,让双方互联互通合作对东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惠及更多当地民众。四是共同深化区域合作。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加强同有关东盟国家在多边机制框架下和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增添新动力。
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中国首席东盟商务专家许宁宁表示,中国与东盟双方在扩大开放货物贸易市场、服务市场、投资市场的合作中,要实施好制度型开放,高质量落实RCEP,尽快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同时抓住新兴产业契机,拓展数字转型、清洁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合作。对于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应积极共同采取措施应对,以达到开放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在相互开放市场中应加强行业对接、产业合作,优化双方贸易结构和促进双向投资,以实现更多的贸易投资创造。
“中国改革开放和东盟共同体建设相互促进,正带来更多合作机遇,使中国—东盟关系继续走在各自对外关系的前列。从长期来看,中国和东盟构建命运共同体,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未来的趋势和方向。”李春顶说。
(《中国报道》2024年8月刊)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