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报道》记者 陈珂
今年5月,当苏纳克冒着大雨在唐宁街宣布将于7月提前举行大选时,或许没有想到选举结果会如此惨烈。
当地时间7月4日举行的英国立法选举中,基尔·斯塔默领导的工党以绝对优势赢得了阔别14年之久的执政党地位。次日,斯塔默正式接任英国首相,并很快完成组阁。随即,英国新政府开始在内政外交上施展计划——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宣布改革方案、废除非法移民遣送的“卢旺达计划”、外交方面重拾“亲欧”路线……
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政治研究分会会长、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田德文向《中国报道》记者表示,斯塔默所接手的英国,近年来深受脱欧、疫情、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和公共服务低效等阴霾笼罩,选民已彻底抛弃“瞎折腾”的保守党,他们渴望斯塔默像此次竞选喊出的口号“改变”那般行动起来,过上安稳日子。“但工党能否就民众关心的问题拿出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还未可知”。
工党占据绝对优势的选举结果
这或许是英国最没有悬念的一次大选。当地时间7月4日,英国大选出口民意调查显示,苏纳克领导的执政党保守党惨败,仅获得131个席位,而斯塔默领导的工党获得410个席位。大选前12个月,英国的多项民调预测都显示,工党民调支持率一直都在40%以上,遥遥领先仅有20%多的保守党。
“议会选举结果和此前民调结果比较一致,这是自保守党成立以来都非常少见的惨败。”田德文表示,在所有促成工党胜选的因素中,保守党自身的崩溃是最根本的推动因素。
自2010年戴维·卡梅伦上台后,保守党主导的英国政坛进入联合执政和频繁换相的“折腾期”,其中任期最短的首相特拉斯只在任45天就制造出一场金融地震。政坛动荡期,英国经历了“脱欧”、新冠疫情蔓延、生活成本高企、经济陷入高通胀低增长……这导致民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面临极大生活压力,对保守党政府也产生了厌恶情绪。
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丁纯认为,保守党的惨败有迹可循,但其14年的执政并非乏善可陈。前期卡梅伦政府带领英国走出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复苏成效显著,但公投脱欧严重冲击了英国的经济和政坛,卡梅伦辞职时保守党面临严峻挑战,特雷莎·梅领导下英国无法达成脱欧协议,最终导致约翰逊上台。2019年约翰逊政府成功与欧盟达成脱欧协议,这时保守党的支持率仍然可观。
“保守党的惨败主要是过去几年执政表现不佳导致的。”丁纯告诉《中国报道》记者,英国经济受脱欧、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和能源危机冲击,一度出现了技术性衰退。而约翰逊政府在抗疫期间爆出“派对门”;特拉斯政府从减税承诺到食言加税,朝令夕改迅速下台;巴以冲突中苏纳克内阁出现矛盾……保守党一连串的丑闻让选民忍无可忍,终使其损失了上百个议会席位。
负面效应累积之下,刚刚离任的上一任首相苏纳克或许充当了“替罪羊”角色。田德文向记者分析,苏纳克为技术官僚,懂得运用经济政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使英国经济从特拉斯留下的“烂摊子”重归正轨。英国国家统计局5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英国经济环比增长0.6%,为两年半来最快增速。
“但是苏纳克时运不济,他上任时距离下一次大选只有两年多时间,留给苏纳克发挥的时间严重不够。同时,苏纳克的人设也存在问题。”在田德文看来,苏纳克为期一年半的首相生涯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似乎只有印度裔血统,以及岳父是位印度亿万富豪。这一形象本身就容易引起选民反感,苏纳克又时常不经意间显示出脱离老百姓实际生活的精英做派,再加上处理公共雇员罢工时非常冷酷,使得他的失分项掩盖了经济绩效。
在野14年,工党为何能在此次大选中打败保守党?丁纯说,斯塔默选举策略正确,利用工党老牌大党的优势,以“改变”为竞选口号吸引选民,以温和的主张吸引中间选民,最终取得大胜。田德文也称,对保守党失望透顶的英国选民决定给工党一个机会。
2020年,出身于普通工人家庭的斯塔默接替科尔宾当选英国工党党首。分析指出,斯塔默清除工党党内包括科尔宾在内的强硬左派,逐步向中间靠拢,至今的4年时间里,“他将工党定位为一个注重‘财富创造’和‘经济稳定’的政党。”斯塔默的一系列操作把本来面临生存危机的工党重新拽回了英国政治中心。
有待谨慎施政
“你们已经投了票,现在是我们兑现承诺的时候了。”赢得席位后,斯塔默说。
丁纯告诉记者,“改变”的口号之下,预计工党会对保守党政府的政策进行各方面调整。内政方面会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加强警务力量,同时加大对选民极为关心的英国国民保健制度(NHS)的支持。
据公开报道显示,工党列出了6点优先事项:通过严格的支出规定来实现经济稳定;每周增加4万次预约,减少NHS的候诊时间;成立新的边境安全司令部;成立一家国有清洁能源公司,提高能源安全;打击反社会行为;在关键学科招聘6500名新教师,为孩子们的生活和工作做好准备。
但在受访专家看来,上届政府给工党留下的民生难题颇为棘手,这将使工党疲于应对。路透社也指出,斯塔默执政后,可能会发现自己面临“史上最长”的待办清单事项,而同时,英国的财政能力却难以支撑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
英国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公布的英国经济数据显示,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英国经济便进入衰退状态。2023年第四季度,英国经济萎缩0.3%,第三季度也呈现0.1%的萎缩,多家英国媒体评论称,英国经济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衰退。
经济衰退带来的是连锁反应。自2022年以来,英国的食品、能源、住房等价格屡创新高,给民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带来极大压力。在生活成本高企的压力下,英国多个行业从业者因工资、工作条件等出现劳资纠纷,铁路及地铁司机、医护人员、教师等多个群体均举行过多轮罢工,严重影响着社会的正常运转。
在医疗方面,由于财政投入不足,曾被英国民众追捧的NHS制度也危机重重。据英国医学会4月发布的统计数据,英格兰地区2月份等待治疗的患者数达754万例,超过30.5万人等待治疗超一年。
丁纯预测,斯塔默领导工党复苏英国经济、改善民生的效果难言乐观,这同时受到很多客观的结构性因素制约。比如,英国经济长期依赖外部环境,但脱欧后与欧盟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现在又面临一个更加具有保护主义倾向的欧盟,同时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导致经济复苏的外部环境不佳。此外,英国的贫富差距、资金不足等长期问题,和英国去工业化、老龄化、脱欧后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息息相关,短时间内很难有解决办法。丁纯认为,如何团结英国社会、赢得长期支持,还有待工党谨慎施政。
舆论分析显示,尽管在解决种种问题时工党释放出了诚意,但摆在斯塔默面前的更大挑战是如何修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英国国家社会调查中心最新调查发现,有58%的民众表示,他们“几乎从不”相信任何政党的政客“在危急关头会说实话”。
“不信任政客在西方民众中很普遍。想要取信于民,还是要切实地改善民生。任何国家的民众都是通情达理的,他们也清楚有些事情政府是做不到的,但只要政府尽力,谁都能看得到。”田德文说。
“进步的现实主义”外交愿景
首相易主后,国际社会普遍关注英国将如何调整对外政策。根据新任外交大臣戴维·拉米的表态,工党预计会实行所谓的“进步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以现实主义外交手段追求进步目标。分析人士认为,这说明工党对目前英国所面临的内外困境,要比保守党更加清醒。
在丁纯看来,工党胜选会给英国社会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包括提高政治稳定性、稳定国际社会对英国政府的信心,有利于开展外交活动。据路透社7月3日报道,在投票前的宣言中,工党提出了若干外交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英国的“外交格局”。
具体来看,在与欧盟的关系上,工党承诺要“使英国脱欧奏效”,不会回到曾经的单一市场、关税同盟和人员自由流动状态中。但在英国公投脱欧8年后,英国希望重塑与欧盟的关系,消除不必要的贸易壁垒。工党计划寻求一项新的英国—欧盟安全协议,以加强合作,重建与包括法国和德国在内的主要欧洲盟友的关系。
在地区冲突上,工党表示,中东的长期和平与安全将是当务之急,并声明承认巴勒斯坦国,认为“这是对重启和平进程的贡献,将带来两国解决方案”,但尚未为此设定任何时间表。其他承诺包括推动加沙立即停火、释放所有人质以及增加对加沙的援助。关于俄乌冲突,田德文认为,相较于约翰逊的激进,斯塔默可能会更趋向于跟随美国的步伐,而不是试图牵着美国走。
根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的报道,新政府的首要议程将是处理全球超级大国与地缘政治对手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敏感关系。
田德文向记者分析,在对华政策上,英国新政府的自主性依然比较“可疑”,即便有主动发展对华务实合作的意愿,也需要看其跨大西洋盟友美国的脸色。他指出,美国也将于今年11月举行大选,英国乃至欧洲的对华政策都会受到美国对华政策走向的影响。
尽管如此,工党也不得不重视与中国的经济关系。田德文分析称,英国对世界经济的依赖性比其他国家更强,尤其当下英国仍未摆脱经济衰退。此外,脱欧后,英国需要在全世界重新建立经济合作体系,这也促使英国在和其他经济体合作时更要从实际出发,其中就包括中国。
据金融时报7月4日报道,拉米在伦敦外国记者协会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面对中国这么重要的国家,英国需有连贯一致的政策,并且很惊讶苏纳克政府疏于与中国接触往来,认为英国应该积极和中国全面接触,不仅是外交大臣,其他部门大臣部长也应该到中国去访问。
在田德文看来,以性格稳健的斯塔默为党首的工党新一届政府,或有利于中英关系发展。“希望斯塔默政府采取更加务实的对华政策,因为这将有利于英国经济发展,双方的矛盾可以通过磋商来解决,贸易战等负面手段只能导致两败俱伤。”
丁纯注意到,根据此前斯塔默和拉米有关对华政策的公开表述,未来中英关系或许会呈现竞合并存的态势。斯塔默认为英国需要在贸易和技术等问题上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同时承认在气候变化等其他问题上同中国合作的重要性。拉米将英国与中国往来的准则总结为“3C”,即竞争(compete)、挑战(challenge)、合作(cooperate),合作主要是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议题上。
“需要指出的是,当下英国内部的经济民生问题重重,且工党已经14年没有执政,长期在野导致外交人才缺乏,工党究竟会具体实施怎样的外交政策和对华政策还有待观察。”丁纯说。
(《中国报道》2024年8月刊)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