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文卫

中南大学“古纸新梦,共话临湘”:探非遗之韵,绘振兴之梦

发布时间:2024-08-28 14:51:59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2024年8月24日,随着与当地村干部及村民座谈会的完成,为期四天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在这次活动中,中南大学“古纸新梦,共话临湘”实践团深入乡村,通过实地调研、体验非遗项目、采访非遗传承人等形式,了解和探讨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感非遗魅力,焕传统活力

8月21日,成员们来到了道官冲古法研学馆,深入了解了非遗文化展示和研学教育的内容。通过了解贡山造纸的历史沿革、制作过程及发展现状,并亲身体验花草纸的制作、活字印刷、油纸伞的制作三个非遗文化研学项目,成员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活力。此次体验不仅让团队成员对非遗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还增强了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使命感。

图为团队成员在研学馆内参观学习。郭敏钰摄

访传承匠人,游古韵民宿

8月22日上午,成员们前往了古法造纸非遗传承人黄建洪经营的民宿,以期进一步了解古法造纸技艺的传承现状和张坊镇的特色民宿经济。采访古山贡纸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黄建洪先生,成员们了解了他在技艺传承中的经验及面临的困难,以及现在通过“非遗+民宿”形式进行的创新。黄建洪先生表示:“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并不矛盾。手工造纸虽然在精细程度和产量上不如机械造纸,但是手工造纸仍然具有机械不具备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新和推广。”下午,成员们来到了五星工艺伞厂,在这里,一根竹子到一把油纸伞,其间需经过上百道工序,从选色到伞架,伞厂的匠人未有一步松懈。据工人介绍,伞厂曾为杭州亚运会的开幕式表演提供了油纸伞,更体现着油纸伞制作技艺重要的文化价值。通过采访工作人员,成员们了解了该厂的历史、产品特点及市场定位,更深入的认识到五星工艺伞厂在产业延伸和激发传统工艺活力方面的成功经验。

团队成员在伞厂内进行参观。郭敏钰摄

探非遗工坊,访初心故居

8月23日上午,成员们走访了张坊镇乡村振兴非遗就业工坊。通过工坊老师的介绍,成员们了解到了目前张坊镇丰富的非遗文化与面临的失传危机,也了解到李峰老师多年以来,在非遗传承保护上的不懈努力。参观之后,成员们与工坊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到目前非遗传承的难点在于平衡非遗文化的文化内涵与经济效益,围绕如何将非遗与旅游、民宿、教育、文创等产业相结合展开了探讨,提出了“非遗+”模式的构想。这一模式有望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乡村振兴找到新的结合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下午,成员们参观了王首道故居和王首道革命事迹陈列馆,感受到了当地的红色文化底蕴,了解了王首道先生在共和国的建立和建立初期治理的不朽功绩。队员们深刻地领悟到,只有深入挖掘当地旅游资源的价值,才能深入推进文旅融合,通过拓展产业链条,以此助力文化及自然资源推动乡村振兴。

图为团队成员在采访工坊唐老师。郭敏钰摄

倾听乡音话振兴,走访村情谋发展

8月24日,成员们来到上宏村村民委员会与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开展座谈会,通过深入交流,成员们了解到张坊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沐浴下,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依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独具特色的古法造纸技艺这一非遗瑰宝,张坊镇的村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积极挖掘与传承非遗文化,不仅有效保护了这一历史遗产,更将其打造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以及村民们的共同努力,道官冲村成功构建了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长效机制,同时实现了“文创+旅游”的深度融合,开发出了一系列特色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与学习,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如今,道官冲村已从昔日的人口外流、经济凋敝的“空心村”,转变为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蓬勃、村民生活幸福的新时代“和美乡村”。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合照。郭敏钰摄

通过此次活动,成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认识到“非遗+”这一文旅发展新模式是道官冲改头换面的关键所在。未来,成员们将继续关注和支持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助力乡村振兴事业的蓬勃发展。(葛新昊 张蕊)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