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一年来,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结合工作实际,按照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体面就业、公平就业、安全就业“四位一体”的工作思路,形成巧用“加减乘除”法 打好就业工作“组合拳”就业典型做法。
一、“实做加法”,整合资源汇聚合力
学院坚持系统思维、树立大局观念,实施“就业总动员”,坚持责任压实“一把手”、力量拧成“一股绳”、始终高举“一面旗”、精心织密“一张网”、精准服务“一盘棋”,构建“十级联动”就业指导体系,保障毕业生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
二、“巧做减法”,转变观念云端发力
针对毕业生群体存在的“懒就业”、“怕就业”、“慢就业”和“不就业”问题,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通过召开就业动员会、谈心谈话和树立典型,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主动“破冰”抓住机会;转战线上发力,以十级联动体系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暖心服务”,让学生对如何收集、如何签约、如何上传就业信息等一目了然;组建就业咨询志愿服务队,逐一为学生修改简历、为学生答疑解惑。
三、“善做乘法”,分层进阶提升增量
针对学生开展以求职技巧训练为主要内容的求职简历模拟大赛和就业实战教育,提高学生求职竞争力;针对尚未就业毕业生帮助联系已毕业校友,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反哺就业;对于有入伍意向的学生,单独开展生涯规划,让学生逐步进阶,化“折扣变量”为“乘数增量”,从而提高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细做除法”,分类管理精心施策
精心排摸、分类标记,采用绿、黄、红三色“就业码”对毕业生动态分类标记和管理,采取建群帮扶、靶向发力,从而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五、“访企拓岗”,充分发挥优质资源
访企拓岗是促进毕业生就业和拓展就业岗位的重要方式,第一,与企业座谈并实地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类型及规模,同时让走访单位充分了解学院专业特色和优秀学子,将“走出去”和“引进来”充分结合。第二,建立毕业生就业实习实践基地,根据学院专业特色,与走访单位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为毕业生创造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第三,邀请单位来学院进行专场招聘或参加线上双选会,发掘一批吸纳毕业生稳定就业的优质企业和单位,打造就业先进典型,做好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为学院毕业生提供更多优质岗位。
(供稿: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巩宇飞)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