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国报道》记者 张利娟 实习生 王钧莳
8月1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意见》对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总体部署和安排,明确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实施路径。
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目标,其中包括“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此次《意见》发布,为中国未来绿色转型提供了发展路线图。
“《意见》的发布是我国在绿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这是中央层面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对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及积极主动参与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等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政策所所长、研究员董战峰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副研究员、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国际合作负责人许寅硕指出,《意见》是对于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性部署的顶层设计文件和战略性的部署安排。这一部署突出“全面”,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全链条的绿色转型要求,强调降碳、减污、扩绿以及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全地域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
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目标、技术、资金、政策等综合驱动的系统行动路线图。《意见》明确了全面绿色转型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保障措施、实施路径等,覆盖了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城市和农村,系统部署了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经济体系建设过程。
“《意见》展现了我国政府推进绿色转型的坚定决心,为中国未来10年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路径和政策支持。”许寅硕说。
深入覆盖经济社会多个领域
《意见》中的具体部署涵盖区域发展、产业结构、能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消费模式、科技创新等不同领域。《意见》中也有不少新表述,比如“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等引发各界关注。
“《意见》的亮点颇多,以往我们更多关注能源领域的碳达峰和碳中和问题,而《意见》不仅强调了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还稳妥推进了能源的绿色转型,深入覆盖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许磊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意见》中还强调了推动绿色消费的重要性。从社会层面和个人角度来看,推动绿色消费实际上是从供给侧为社会大众提供适应和体验绿色生活方式的机会,这不仅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更是一种社会和经济价值的实现。让绿色生活方式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得到实际应用,体现出其价值,这非常关键。”许磊说。
董战峰向记者指出,《意见》涵盖了从战略目标到具体任务的全方位部署,提出到2030年和2035年的两阶段目标,为各部门、各领域提供了明确的任务方向,增强了政策的可预见性,为各方力量的投入和资源配置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同时,《意见》还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绿色转型中的关键作用,提出要加快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将有力带动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此外,《意见》提出了绿色财税、绿色金融、绿色投资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推动构建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和资源高效利用的政策体系,确保了绿色转型在资源配置、市场激励和制度保障方面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在许寅硕看来,《意见》围绕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等五大领域,以及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等三大环节,部署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兼顾了“全面”“系统”和“协同”的关系。
与“双碳”目标相辅相成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我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宣示。2021年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意见》提出的整体目标是,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低碳轨道,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如何看待《意见》的整体目标和“双碳”目标之间的关系?
董战峰认为,《意见》提出的整体目标与我国此前设定的“双碳”目标紧密关联,是对“双碳”目标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一是两者相辅相成,全面绿色转型的目标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明确的路径和具体措施,而“双碳”目标的推进又为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硬性约束和动力机制。二是战略节点具有衔接性,在“2030年”这个目标时间点上,绿色转型的阶段性成果将直接影响碳达峰目标的实现,碳达峰的实现也将有助于推动绿色转型进程;到2035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低碳轨道,将有力推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三是强化协同效应,绿色转型与“双碳”目标在实践层面上高度融合,二者在技术路径和政策工具等诸多方面可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促进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在国际气候变化治理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落实‘双碳’目标战略部署、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内容。”许寅硕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意见》提出的具体目标: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等,是对‘双碳’量化目标的进一步强调。”
许磊表示,《意见》在“3060”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实现碳达峰是一个需要破旧立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在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创新和发展的前提下,合理测算碳排放的峰值,并利用技术升级和创新来实现替代。《意见》中所提出的2030年目标并非单一线性的简单发展,而是一个需要多维度、多领域同步推进的复杂体系。这些目标的实现,既依赖于我们对峰值的精准测算,也离不开绿色产能的替代、持续的技术创新,以及经济社会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
做好顶层设计至关重要
《意见》目标明确、方向清晰,但在落实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备受各界关注。
“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政府角度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各相关部门在执行《意见》时必须确保切实做好政策和规章制度的设计工作。”许磊表示,《意见》明确强调了完善绿色转型政策体系的重要性,涵盖了财税、金融、投资等多个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在贯彻实施过程中,需要精心设计顶层规章和法规。在社会层面,经济主体和市场主体应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能源、交通和建筑企业,需要承担起责任,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同时,应鼓励民营企业和科研机构等积极参与进来。
许寅硕指出,首先,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其次,绿色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转型过程中,要把握机遇和挑战,解决短期内转型成本高、难度大等问题,以及中长期的系统性挑战。再次,聚焦重点领域,通过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等五大领域,以及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等三大环节,部署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最后,把贯彻落实《意见》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健全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为绿色转型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绿色转型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绿色转型在短期内可能会带来部分行业的调整和利益格局的重构。“这可能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冲击,需特别关注如何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董战峰表示,做好《意见》的研究与落实实施,需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建立顺畅高效的部门协作机制。注重《意见》与其他政策之间的衔接性,避免政策冲突、执行不力等问题。
董战峰同时建议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绿色转型依赖于科技创新和产业的升级换代,需加大对绿色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普及应用,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产业生态体系,为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加强对地方实施指导与评估。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条件存在较大差异,绿色转型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而需因地制宜地制定实施相关政策。
“绿色转型不仅是我国的任务,更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以及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密切相关。为了推动绿色转型的顺利实施,应加强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借鉴其他国家在绿色转型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推动绿色技术、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升中国在全球社会经济中的影响力。”董战峰补充道。
(《中国报道》2024年9月刊)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