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江渚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带着神秘古蜀文明的故事,三星堆文物周游了大半个中国,终于来到了首都北京。从6月至10月,“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展出,265件(套)古蜀文明代表文物,带领观众探秘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揭开中华文明多元起源的神秘面纱一角。
1927年,三星堆遗址首次发现文物,给人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大量精巧的玉器,盘着各种“发髻”的青铜头像,造型奇特的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神兽等,令人惊叹。经过几代考古人的不懈追求和接力,以三星堆和金沙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明面貌日渐清晰。
三星堆遗址文化遗存可以分成3个文化时期。三星堆遗址第一期为宝墩文化,年代为距今4400至3600年。这时期其中心在成都宝墩遗址,处于以石器为生产工具的石器时代。三星堆遗址第二期是三星堆文化时期,可分为前后两期。三星堆文化的前期年代约距今3600至3200年,相当于中原地区商代前期;三星堆文化的后期年代是距今3200至3000年,与殷墟大体同时期。三星堆遗址的第三期就是三星堆不再作为都城或者三星堆文化衰落之后,仍然有少量人生活,这时候政治中心转到了金沙。
三星堆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信仰崇拜的文物。这些文物集中出土于8个坑,即1986年发掘的两个坑以及正在发掘的6个坑。它们被称为“祭祀坑”,显示了不同代际的祭祀行为、祭祀方式或祭祀对象的行为过程及其间的差别。从出土器物看,可能包括太阳、树木、山、川、鸟、蛇等自然崇拜,也包括祖先崇拜。
此次展出,观众可以看到很多首秀展品。比如近年来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新出土的考古成果。而青铜大立人像、戴冠纵目青铜面具、金面具青铜人头像等一批三星堆代表文物也齐聚展厅。
展厅中最大的一件文物是青铜大面具,它于2021年在三星堆遗址的三号坑出土,形制完整,虽然锈迹斑斑多有裂痕处,但依旧极富气势。三星堆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神兽身长1米多、重达150公斤,昂首站立,大尾微翘,“臣”字眼、扁方形大嘴、弧形叶状耳,腰身细瘦,四足粗壮,身上满饰云纹、火纹、鳞纹等,胸口饰有一棵神树纹样。戴冠纵目青铜面具算是老牌三星堆“网红”之一。它双眼斜长、眼球凸出,两只大而尖的耳朵向外伸展,额上有高约70厘米的卷云形饰。
三星堆出土文物瑰丽而神奇,却也留下了太多秘密。为了解开这些谜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等全国45家科研单位参与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和学术研究,多学科、多团队参与的考古模式,为系统揭示中国古代社会的面貌和历史发展规律探索了新路。三星堆的多学科研究有20多个方向,包括青铜器铸造技术、玉石器加工工艺、环境考古、测年等,例如,联合中国丝绸博物馆等单位在三星堆发现了丝绸遗存,联合北京大学确定了祭祀坑形成年代。
(《中国报道》2024年9月刊)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