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新时代高职院校专业学生个体良好的实践意识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历史使命,而专业实践意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离不开专业实践课程教育教学的。专业实践课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针对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实践课程的现状,提出了强化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实践课的对策,以为学生专业实践意识的加强和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提出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意见。
一、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实践课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教学现状:从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实施情况调查发现,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及学生对专业实践课的意义认识仍然存在不足,更对专业实践课需要不断提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高职院校专业实践课不扎实,专业实践锻炼机会少,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仍然是直接影响专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着文字上的全面性与实践中片面性的矛盾。人才培养方案往往由基础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与专业实践类课程四大块课程构成,似乎构建了较为全面的、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但在实践教学课程中,往往把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作为唯一目标,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专业实践课流于形式和程序,没有做到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从而使得专业实践课趋于形式和表面性,专业实践课形同虚设。
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无具体的循序渐进的教学项目,逐渐提高的教学目标。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人才培养方案中,均有专业实践课程和相应的学分。但是大部分专业实践课程没有具体的课程实践项目大纲,没有提出该课程的具体实践目标和具体实践任务,以及实现该目标和任务的具体实践条件、措施和方法,使得专业实践课处于较为随意的境地。目标不明确,实践内容的不确定性,往往容易导致专业实践流于形式。这就造成了标准要求不统一,实践条件不规范,计划随意性,实践操作不规范等等系列问题,使得专业实践课不深入,流于形式的现状,没有起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的专业实践课应有的作用。
二、对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要改变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实践课程的现状,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彻底转变思想,站在新时代全面实施高素质高技能教育的高度,对专业实践课程重新定位和进行改革。
1.遵循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规律,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我们应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更新高职教学观念,改革高职教学手段,创新高职教学新模式,以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创新型高技能的职业技术人才。并能以就业为导向,加大专业实践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力度,形成创新性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依照专业实践课的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密切联系与合作,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制订和实施可行性的人才培养方案,让专业实践课落到实处,确实做到扎实有效。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综合性原则。在安排的专业实践内容中,首先要有专业全面的专业涉及,使学生在参与实践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兴趣和专业才华,拓展专业视野和专业空间,锻炼专业所需的各种能力,通过各种专业活动的参与经历或成功经历,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自信心和热爱度。(2)全面参与原则。对于任何事情,参与是成功的条件和基础,要积极参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差距和不足,不断完善教育教学体系。专业设计实践性的活动安排,应以全体学生参与为宗旨,让全体学生在全身心的参与实践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技能技术和社会体验。
2.重视专业实践课教学课程的体系建设。
在观念上,要重视专业实践课这门大课程,提高广大师生对专业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了解本课程的意义、目标和任务,明确专业实践课与专业课是同等重要的。并在此基础上,认真规划好本课程的教学安排,要有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有具体的教学计划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有切实可行地实施方案,不能临时凑合。要有具体管理本课程的实施过程和实施规则,有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在专业实践课程完成后进行评比评价,从而促进专业实践课的不断完善和规范。
3.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建设校内模拟岗位仿真项目实训体系。
模拟岗位项目仿真实训是专业实践课课程实现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要紧紧围绕专业项目仿真体系教学的需要建设,以专业实践课的学习为主,以项目为载体,增强生产性环节的实训项目,突出高等职业能力培养。在增加生产性实训中,要从项目进程实际出发,从部分项目到全部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设计定位、构思及表现实施的全流程职业技能出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全方位的设计师思维。前期在学校仿真实训室完成教学任务,后期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方式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教学任务,突破长期以来实践教学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到毕业实习的“刻板三段式”模式。通过对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的全过程的综合训练,实现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三、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建设对策
1.校企深度融合合作的实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的最好手段,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校企深度融合合作是最好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的平台。
加强与产业的龙头企业的深度融合合作,才是科学的发展道路,而“产教结合、校企深度融合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途径是符合当前新时代社会实际的创新途径。学生进入实训基地项目中实践实习,亲身体验、处理、解决生产服务与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实训中,将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2.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可以分为单项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两个板块。
首先,使用任务驱动法,在实际任务完成过程中对各种单项技能进行实训掌握,并得到专业实践体系评价。第二,在真实或仿真的任务(项目)环境中,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并得以掌握,从而得到综合素质能力评价。项目是能力训练的载体,课程中恰当的项目和任务,是课程教学的关键,新时代新的职业教育是以高素质教育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践实训为手段,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以保证学生走上社会之后的可持续发展性。
总上所述,新时代的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需坚持以项目教学法为导向,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手段,采用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前沿阵地体验性学习的有效性和把握专业流行的前沿性,体验到专业设计的美妙和快乐,促进学生专业设计上的积极思考与积极的社会实践,从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改革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目标和专业设计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设计水平,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以此,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专业实践课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高学生高素质高技能专业能力和职业工作能力,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山东轻工职业学院 田茂国)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