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人金融到公司金融,从融入新质生产力发展到普惠民生,通过写好数字金融的一笔一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金融创新和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文 /《中国报道》记者 王哲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给银行业带来了发展良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奋力书写“五篇大文章”的邮储答卷,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客户经理走访专精特新企业客户。
聚焦科技金融 助力产业成长
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发展科技金融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作为国有大行,始终将科技金融作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不断推出更加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政策和产品,助力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
2021年以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聚焦科技企业需求持续开展创新,构建了“专”“精”“特”“新”四措并举的综合服务策略,着力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同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聚焦科技型企业全方位金融需求,打造专业型机构(科技金融事业部)+特色化机构(特色支行/网点)+示范性机构(旗舰店)的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体系。在服务科技客群方面,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举措得力,成效明显。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服务科技型企业近8万户,融资余额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40%。
科技型企业有着“轻资产、难评估、高技术、早周期”的显著特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聚焦科技型企业全方位金融需求,针对痛点难点,创新构建科技型企业能力评价体系,进一步丰富“看未来”审查分析方法,全面评估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水平及长期发展前景,为客户准入、授信决策、服务方案设计等提供参考,有效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服务的准入、授信难题,服务技术实力强、成长潜力大的“高成长型”科技型企业。
聚焦“双碳”目标 践行绿色金融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发展绿色金融,不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客观需要,也是商业银行服务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监管部门要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金融力量。
在顶层设计方面,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将碳达峰碳中和暨绿色银行建设纳入中长期发展战略纲要和该行“十四五”规划纲要,大力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制定下发绿色金融工作方案,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分行及控股子公司成立碳达峰碳中和暨绿色金融领导小组,总体部署和系统推进相关工作。
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坚守战略定位,发挥资金优势和网络优势,围绕“污染防治”“节能环保”“生态农业”等重点领域,研发和推广适合中小企业、城乡居民和农户特点的绿色普惠金融产品,推广光伏发电设备小额贷款、小水电贷款、排污贷、垃圾收费权质押贷款、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等绿色金融和气候友好型金融产品;充分借助邮e贴、乡农e贴、智能秒贴、绿色G贴等线上产品,扩大服务半径,使客户受益于减碳行为。
在具体实践方面,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持续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先后落地全国首笔“碳减排支持工具 + 可持续发展挂钩 + 数字人民币”贷款、 公正转型贷款等产品;有序推动环境信息非强制性披露企业碳核算,在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完善风险管理、规范信息披露等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和探索。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助力福建省大田县打造生态宜居、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
深耕普惠金融 服务实体经济
福建莆田南日岛是福建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023年,南日镇海洋渔业水产品总产量23.75万吨,生产总值近50亿元。鲍鱼、海带、龙须菜及百余种名优水产品是岛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在他们看来,因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普惠金融,让他们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也越来越好。
从案例可以看出,普惠金融是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普惠金融,既是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担当所在,也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还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立足资源禀赋优势,把普惠金融打造为自身最大的特色和最突出的优势。围绕“打造服务乡村振兴主力军、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商”的目标,深化普惠金融长效机制建设,着力提升“三农”及小微金融领域服务质效。
自成立以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始终扎根“三农”沃土,依托深度下沉的服务网络、专业的农村金融队伍,构建多元化为农服务金融体系,综合施策破解农村普惠金融难题。近年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又结合农业农村金融需求变化和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和线上化改造,以数字化运营来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密切协同中国邮政,整合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合力破解农村地区“融资难、销售难、物流难”问题;因地制宜打造信用村建设、特色产业精准服务、“三农”主动授信等系列特色“三农”金融服务模式,有力打通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梗阻。截至今年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2.22万亿元,占客户贷款总额比重居国有大行前列,在“三农”领域将普惠金融真正“落地生根”。
中小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是发展的主力军、就业的主渠道、民生的“稳定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持续深化“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坚持为企业纾困解难,陪伴其发展壮大。
近年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积极通过金融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以“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破解小微企业发展难题。在线下,以服务网络连接全国,延伸服务触角,同时广泛搭建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平台,联合建立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编发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融智”综合服务,做企业成长壮大的陪伴者。在线上,以金融科技为泵畅通血液循环,打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5D(Digital)体系,以数字化破解小微企业在营销、产品、风控、运营、服务等领域难题。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并呈现出总量大、客户多、户均低的普惠特点。
发展养老金融 守护美好生活
近年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将养老金融纳入全行战略发展全局,始终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积极主动作为,推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长期的发展,使得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具有老年客户规模占比高、资产占比大和网点分布广等资源禀赋,为其发展养老金融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服务老年客群的丰富经验。
近年来,立足养老金融服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全面构建“三横三纵”的立体式养老金融体系,面向未老、银发和家庭三类主体,深耕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大领域,推动产品共享、服务共融、产业共建,与客户携手共创品质养老未来,努力成为陪伴在客户身边的养老暖心银行。
当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已形成一站式个人养老金金融服务体系。这套体系由“一个账户、两个专区、三份测算、四类产品、多项权益”组成。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账户服务,推出退休待遇计算器、养老省税计算器、养老模拟计算器等养老特色服务,实现个人养老金储蓄、基金、保险、理财产品全覆盖,持续推出“个人养老金启动正当时”权益活动,开展了“一路邮你 养老中国行”养老金融论坛巡讲等活动,提供老年人想要的、急要的和必要的非金融增值服务。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还打造了线上+线下的老年客户服务模式,持续完善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在养老服务金融方面,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针对老年客户推出个人手机银行专属版本“大字版”,持续完善适老化功能及服务场景;上线“尊长专线”,60岁以上老年人拨打95580电话热线直接一键接入专属人工客服,围绕老年客群需求,提供更贴心的远程服务针对养老服务金融。同时,持续优化自助设备及柜面适老化功能,进一步推进“爱心座椅”“爱心窗口”“无障碍通道”等适老化硬件设施建设,并常态化组织开展反诈骗宣传活动,提高老年客户反诈意识。
针对金融服务养老产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第一时间组织各级机构对当地养老产业开展密集调研,不断丰富完善内部支持政策,明确养老产业金融的发展方向,聚焦康养旅居、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智慧健康养老、银发产品制造五个重点领域;创新推动项目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GBC(政府、企业、个人)联动三大服务模式。积极围绕养老产业价值链条,发挥邮银协同优势,为养老产业和银发经济提供差异化综合金融服务。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用心服务老年客户。
深耕数字金融 赋能金融服务
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社会变革的新动力,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深化数字金融成为银行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身处数字化变革之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持续深耕数字化转型,谋篇数字金融大文章。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数字化转型为主线,以该行“十四五”IT规划为引领,深入推进智慧、平台、体验、生态、数字化和协同“SPEEDS”科技战略实施,通过释放数据要素潜能、构建高效自主研发体系、加快布局前沿技术、深化关键核心技术应用、打造数字基础设施等举措,打造坚实的科技能力底座,以稳定、安全、先进的数字化基座承载多样化的业务创新场景。
近年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抢滩数字金融市场,从夯实科技基础支撑,探索技术创新应用等关键点着手,全面提升银行的数字化运营水平。沿“5+1”战略路径驭“数”而上,持续涌现出“邮储大脑”、主动授信、“看未来”模型、数字人等多项瞩目的创新应用,赢得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还不断加速业务技术深度融合,形成以点汇线、以线结网的立体化客户服务新模式,打造转型支撑力;构建行业创新的“i-Super”数字金融指数,全面科学量化数字化转型质效;全面投产上线新一代公司业务核心系统,自主研发系统占比76.86%,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持续提升技术支撑水平,技术中台提供企业级服务超14000项,应用于932个业务场景,持续深化科技赋能,驱动业务价值创造;数据中台提供数据服务超1600项,日访问量峰值4000万次,支持主动授信、乡村振兴等多场景。
作为在全国拥有近4万个网点的国有大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近年来在网点数字化转型上持续发力,推动网点智能化改造、场景升级重构,以求新求变意识推动网点建设“大变身”。
(《中国报道》2024年10月刊)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