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文卫

第十一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盛大开幕

发布时间:2024-10-13 15:45:30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20241011日,由北京戏剧家协会、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天艺同歌国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繁星戏剧村承办的第十一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盛大开幕。

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自2014年起,便以“承传,创新,青春,未来”的立意,给业界打开一扇天窗,呼应者接踵而至,至今共有209台作品亮相“繁星”,数十位荣获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的表演艺术家和千余位戏曲界的青春力量在每年的深秋时分汇聚京城,凝结并张扬出戏曲的希望之声。

从首届至第十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分别以“创”“韵”“梦”“蝶”“融”“庆”“渡”“祥”“咏”“合”为主题字,推新人,出新戏,展新颜。随着新十年的开始,主题字也升级为两字合成的主题词,“启新”应运而出,新篇开幕,新幕拉开,新意彰显。

雅客盈门映新秀,鸣鼓扬槌启新篇

本届戏曲艺术节汇聚了中国戏剧家协会、北京市文联、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的领导代表,以及艺术节组委会的领导成员与专家代表,同时邀请了全国戏剧、戏曲界及文化艺术节领域的同仁与友人。众人欢聚一堂,共同见证了第十一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的盛大开幕庆典。

西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也是全国文化中心的核心承载区。近年来,大力推动文化强区建设,积极擦亮了像京剧发祥地这样的文化京名片,也打造了很多个深受观众喜爱,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效合一的优秀文化品牌活动。在活动现场,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丽莉发表致辞,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作为优秀代表,始终坚守弘扬传统文化,弘扬戏剧艺术瑰宝的初心,不断探索创新,突破发展,十年耕耘硕果累累。而新的十年,新航再起,希望越来越多的观众能够加入其中,共同享受戏曲艺术为观众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为助力北京市演艺之都建设贡献力量。

北京市文联二级巡视员苏社钦在致辞中强调,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历经十年的磨砺与洗礼,已经充分证明了它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及深远意义。在此期间,众多戏曲领域的杰出人才倾注心血,为艺术节的发展贡献了非凡的智慧与力量,共同铸就了戏曲艺术节“蓬勃旺盛、充满活力”的鲜明特色。北京戏剧家协会也将一如既往地坚定支持戏曲艺术节的发展,与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携手共进,推动中国戏曲艺术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亮点揭晓时刻,艺术节组委会的艺术总监周龙满怀激情地回顾了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十年征程中的辉煌成就,并向现场观众隆重推介本届戏曲艺术节将汇聚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地区的15家院团和机构的18部原创或经典剧目,届时也将为观众献上一场精彩绝伦、别开生面的戏剧艺术盛宴。

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步入第二个十年,四位组委会“发起人”——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艺术总监、著名导表演艺术家周龙,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执行主任、北京戏剧家协会原驻会副主席杨乾武,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秘书长、繁星戏剧村创始人樊星,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学术总监、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原常务副会长梧桐,齐聚一堂,共话憧憬。

周龙以“扬帆起航未来行,信心满满起征程”总结展望 杨乾武以“艺术节能持续繁荣,成为永恒的艺术平台”展望戏曲艺术节的未来;樊星则借歌词“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表达自己对于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的初心与热情从未改变。他强调,未来也将继续为推动小剧场戏曲艺术节的发展全力以赴。梧桐则透露本次戏曲艺术节的三大看点:豫剧《复活》作为开幕式演出,以纪念中俄建交75周年;西城作为京剧发祥地,恰逢梅兰芳诞辰130周年和程砚秋诞辰120周年,京剧《传·芳》也将即将上演;此外,学术活动也将全面升级,每场戏都将安排专家、主创与观众进行现场互动。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陈涌泉与北京市文联二级巡视员苏社钦、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丽莉登台,与四位艺术节组委会“发起人”扬槌击鼓,共同敲响第十一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启幕仪式。

四大板块秀缤纷,戏曲文化绽新颜

第十一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一如既往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色彩和格局,并有楚剧和丹剧两个剧种首次来到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的舞台之上,彰显中华戏曲艺术的独特风貌与非凡吸引力。本届戏曲艺术节展演精心策划四个单元,汇聚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地区的15家院团和机构的18部原创或经典剧目,以全新的“未来境界”开启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第二个十年的新纪元。

第一个单元是“名著出新”,包括外国名著和中国名著改编各三部。前者包括郑州市戏剧艺术保护传承发展中心取材于列夫·托尔斯泰同名长篇小说的豫剧《复活》,用传统的东方艺术形式加以诠释和表达,首次被搬上戏曲舞台;中国戏曲学院化用了果戈理的文学名著《钦差大臣》的京剧《二丑》,将西方讽刺喜剧故事移植为中国封建社会官场寓言;河南艺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改编自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的豫剧《俄狄王》是河南豫剧首次尝试改编世界级戏剧作品的探索;后者则有武汉楚剧院以古典名著《西厢记》为蓝本的楚剧《又从西厢过》,讲述了崔莺莺和张生平凡又伴随危机的婚后故事;无锡市锡剧院在蒲松龄《聊斋志异》中脱胎的锡剧《聊斋·紫尾》,书写当代人视角下的“新聊斋”;山东省吕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从冯梦龙《喻世明言》拓展出来的吕剧《红莲渡》,为更好地表现剧中人物红莲与灵魂对话,选择扮演红白莲两位青年演员为孪生姐妹,这些作品均以前人的文学经典为根基,着力开掘与戏曲的契合点。

第二单元是“传统启新”,包括新人新作和旧剧翻新各两台。周口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的实验戏曲《新·桑园会》用豫剧、越调和河南曲剧三个剧种三下锅的形式重新铺张元杂剧《秋胡戏妻》故事内核;丹阳市丹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的丹剧《白蛇泪落金山》由几位十七、八岁的戏曲少年演绎不一样的“白蛇传”,这两台戏所推出的几位年轻主创和演员颇为引人注目;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上的“常客”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的今次带来的是一台出人意料的作品——小梨园流派传统剧目《陈三五娘·平行时空2》之“大闷·赛博朋克”,将典雅古韵与新潮的赛博朋克机械风混搭,新意迭出;今年是梅兰芳诞辰130周年和程砚秋诞辰120周年,为纪念两位京剧大师,本届艺术节还特邀了一台京剧作品——京剧《传·芳》,该剧以一位新时代青年戏曲演员的视角,追寻艺术大师梅兰芳的脚步。

第三单元是“原创育新”,包括四部各有千秋的新作品。同样是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的“常客”,香港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今年带来的是去年在京首演便引起轰动的粤剧《奉天承运》,这是一台现代剧场概念的新戏,透过错综的剧情探讨复杂的人性,虚实结合,真假交映;另外三部作品都以全新的角度重新解读大家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中国戏曲学院的京剧《东方朔》解构东方朔,苏州昆剧院的昆曲《千年一叹》聚焦金圣叹,福建福鼎越剧团的越剧《夫人魂》重塑洗夫人。

第四单元是“少儿培新”,四部戏曲风格的儿童剧将在幕幕剧场迎接小朋友们的到来。济南儿童艺术剧院的《老鼠嫁女》和繁星戏剧村的《童戏社》三部曲,这些作品为孩子们打造出“看得懂,听得乐,玩得欢,有所得”的传统文化第一课。

多元活动展风采,文化惠民润民心

除了呈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剧目展演外,本届戏曲艺术节还设置了学术交流座谈会、戏曲文化沙龙、戏曲名师讲堂、少儿戏曲公益活动、影像收藏讲座等多元化的文化活动,旨在通过良性健康的观演关系,助推学术和创作的亲民体验。此外,还特别举办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的影像展,通过珍贵影像资料,向戏曲大师致敬,让观众在光影交错间感受戏曲艺术的深远影响与不朽魅力。

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始终秉持文化惠民的理念,致力于拉近艺术与民众生活的距离。通过实施亲民的票价政策,确保戏曲爱好者都能以实惠的价格,步入戏曲艺术的殿堂,享受这份独特的文化盛宴。

助力演艺都建设,引领戏曲新风尚

作为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的开创者,繁星戏剧村凭借多年积累的品牌号召力、中小剧场集群的独特空间优势、庞大的观众基础以及广泛的戏剧团队资源,始终致力于中国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勤勉不息。小剧场戏曲艺术节的举办,不仅积极响应了国家扶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政策导向,更为小剧场戏曲艺术搭建了专业的交流展示与演出舞台,引领了一股小剧场戏曲观演的新风尚。尤为重要的是,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在吸引年轻群体走进传统戏曲领域,拓宽观众戏曲视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如今,经过十年发展,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已茁壮成长为中国当代戏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艺术节庆活动之一,同时也是北京极具代表性的年度文化盛事,深深植根于北京市演艺之都的文化建设之中,为推动全国文化中心的繁荣发展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供稿:繁星戏剧村)

责任编辑:陆松江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