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HK:1359,下称中国信达)发布了2017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日益趋严的金融监管环境,公司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以聚焦主业为根本,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强化风控为保障,奋力拓展市场,推进业务转型,提升发展质量,实现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年末公司总资产达1386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1%;归属于公司股东权益达14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3%;全年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1亿元,同比增长16.8%。
坚持聚焦不良资产核心主业,助力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2017年,中国信达继续深耕不良资产主业,同时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加快主业转型升级,努力由不良资产为主转向不良资产和问题机构并重,由从银行端收购转向从银行和企业两端收购不良资产,帮助危困企业盘活低效、无效资产。全年不良资产经营板块总资产规模新增1355亿元,同比增长29.6%,实现不良资产经营收入453亿元,同比增长41.2%。其中:收购经营类不良资产(主要来自银行)业务作为核心主业,全年新增收购额867亿元,同比增长19.3%,公开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收购重组类不良资产(主要来自非金融企业,同时也有部分来自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坚持稳增量和调结构并重,积极帮助企业盘活存量债务,整体资产结构不断优化,资产质量持续提升,年末资产净额增长率达16.6%。去年,中国信达还发起设立了100亿元危困企业救助基金,用于拓展问题机构业务。
积极拓展债转股和特殊机遇投资业务,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中国信达围绕不良资产核心主业,积极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和特殊机遇投资业务,支持实体经济降杠杆。在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中,充分发挥多年来积累的专业优势,通过多种业务模式,实现了中国重工、淮南矿业、西昌矿业等8个市场化债转股项目落地,落地总金额105亿元。公司还创新方式,发起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降杠杆基金,搭建多元化资本平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债转股。同时,公司精耕细作存量股权项目,投资收益实现大幅度增长。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国企混改、主辅分离、并购重组等带来的业务机会,积极发展特投业务,围绕战略客户,主动布局,促进了客户企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着力强化集团业务协同,有效服务实体经济。2017年,中国信达围绕增强各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积极优化分公司分类管理,加快子公司战略整合,着力构筑分公司和子公司的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经营优势,夯实集团协同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全年实现协同业务销售收入26.8亿元,项目624个,涉及客户1625户,协同业务规模3570亿元。南商银行在加入中国信达一年多时间里,积极参与集团协同业务,年末资产规模达3631亿元,同比增长16.1%,税前利润32亿,同比增长15.5%,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全面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持续强化风控能力建设。2017年,中国信达着力完善资产负债管理框架,前瞻性资产负债管理力度加大,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集团完善了内部产品定价模型,建立起以资金价格、风险溢价为核心要素的内部产品定价体系,实现了资源配置优化,资产期限结构改善。加强负债融资管理,确保了集团流动性安全。合理把握融资窗口期,顺利完成300亿元人民币金融债券和30亿美元债券的发行。公司资本充足率达到16.77%,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中国信达还大力推进“合规年”各项工作,持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细化风险管理政策,健全风险偏好传导机制,强化风险化解,风控效率和风控能力显著提升,进一步夯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展望2018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信达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聚焦主业,创新发展不良资产业务,打造“大不良”业务模式;进一步做精专业,做强做优债转股和特殊机遇投资业务;进一步深化经营转型,推进分公司和子公司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进一步强化负债融资管理,不断提高集团流动性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坚守风险底线,全力实现各项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股东、客户、员工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责任编辑:常梦恬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