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特约通讯

躲不掉的“真香”定律,新能源车成为“大多数”是一种必然

发布时间:2024-10-30 09:46:07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在202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过去在人们设想中的里程碑正在成为现实——乘用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连续3个月突破50%,燃油车边缘化、新能源车成为“大多数”,已然成为是一种常态。“真香”定律在新能源车领域展现得淋漓尽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硬实力”与“软实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而市场数据更是有力地印证了这一发展趋势。

市场风向“绿”意盎然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今年9月,全国乘用车零售210.9万辆,同比增长4.5%,环比增长10.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为 112.3 万辆,同比增长 50.9%,连续第二个月零售销量突破百万辆。而1—9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销量同比增长37.4%至713.2 万辆,在1557.4万辆的总销量中占比45.8%。到了9月份,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更是达到53.3%,与去年同期36.9%的渗透率相比大幅提升16.4个百分点。这样的增长态势,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技术“硬”实力

从 “硬实力” 方面来看,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突破是渗透率提升的关键因素。以动力电池技术为例,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持续提升,目前主流车型的电池能量密度已达到200Wh/kg以上,部分高端车型超过250Wh/kg,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得到了极大提高。在充电方面,快充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数据表明,例如比亚迪双枪超充技术,充电最大功率可达230kW,在公共快充桩上能实现15分钟充电350公里,大大缩短了所需时间,轻松便利的绿色出行不再是幻想。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技术同样取得了长足进步。比亚迪第五代DM混动技术,百公里亏电油耗仅有2.9L,综合续航超2000公里。吉利、奇瑞、长安等车企也凭借优良的插混技术在市场上获得良好反响。插混技术有效解决了纯电动车的续航焦虑问题,同时又能拥有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优惠和环保优势,愈发成为消费者青睐的选择。

品牌“软”实力

在“软实力”方面,自主品牌的崛起更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的重要原因。自主品牌凭借着对国内市场的深入了解和快速响应能力,不断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9月国内汽车市场中,自主品牌份额已经突破63%,而在新能源乘用车零售中,自主品牌渗透率更是高达74.9%。 

根据统计数据,9月国内厂商新能源车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增加至21家,同比增加3家,环比增加2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的92.7%。其中,比亚迪以超41万辆的单月销量稳居第一,对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的贡献超1/3,逐渐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吉利汽车和奇瑞汽车分别以9.11万辆、5.48万辆的销量位居第二和第五位。可以说,自主品牌的崛起,不仅改变了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也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凭借不懈努力与技术突破,正引领中国品牌朝着更高层次前行,为中国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助力。

此外,政策的支持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政府陆续出台的各项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及政策,都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推动,持续为消费者带来实惠,让更多人愿意选择新能源汽车。有汽车经销商表示:“现在新能源车的销量一直在增长,越来越多车企都在大力研发和生产新能源车,市场上的车型越来越丰富,消费者的选择也更多了。无论是高端豪华品牌还是经济实用型品牌,都在新能源领域发力,这也推动了整个行业向新能源车成为主流的方向发展。”

曾经,新能源车遍行中国只是遥远设想,但在中国汽车行业“软硬实力”推动下,它已成消费者首选。从早期的质疑重重,到如今凭借技术突破、设施完善和品牌跃升等硬核实力回应,“未来已来”是一种必然,正重塑产业格局。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