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特约通讯

松塔熟了!四川会东采收加工外销忙

发布时间:2024-11-01 16:34:53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会东县是全国华山松种植面积和华山松子产量第一大县。时下,正是松子采收的季节,在会东县的千山万壑,一棵棵华山松的树梢上挂满了小松果,漫山遍野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阵阵松香,随处可见忙着采摘华山松塔的村民,“靠山吃山”的会东人又迎来一个丰收季。

10月23日,笔者走进会东县堵格镇,这里是会东县境内最大的华山松子集散地和交易市场。家住国道G353旁的石远厚每年都在收购松塔进行加工销售,据他介绍,松塔初加工成松子后,今年每斤销售价格17元左右。

“我每年都在收购当地居民摘的松塔,收购后用机器脱籽,把松子卖给外地的老板。今年已经收了几十吨松塔,准备再收几十吨,每年收入在30万至40万。”会东县堵格镇堵格社区居民石远厚告诉笔者。

据了解,松塔采摘黄金期为9月至10月之间,如过了采摘的黄金期,松塔就会自然开裂,掉落在地,造成经济损失。所以从每年9月开始,采摘销售松塔就成了当地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当地村民纷纷利用农闲时节,进山采摘松果,收获这份来自大自然的“红利”。

“每年九月至十月,都在打松塔,我们家有三口人,差不多每年的收入就在一万五千元到两万元。”堵格镇赊租村三组村民张云才一边从车上搬运刚采回来的松塔一边对笔者说。

张喜珊是土生土长的会东堵格人,她所经营的会东堵格美姐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从事松子收购、加工、销售已经20多年了。走进她家的加工点,绿油油的松塔堆积如山,工人们正分工有序地进行松塔加工,随着脱粒机不断发出“嗡嗡”声响,一粒粒松子从松塔中脱离出来,再经过后期的筛选、晾晒等处理后打包外运。

“我们家每年收购两千多吨松塔,我们家的松塔打出来之后,一部分松子东北的收购商来收购,一部分我们家自己深加工成开口松和破壳松,都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渠道销往全国各地。这个松塔它浑身都是宝,不止松子可以卖钱,松壳也可以卖钱,每年我们家的收入在四五百万左右。”张喜珊告诉笔者。

除了销售新鲜松子,当地的收购商们抢抓松子上市的黄金时期,加快松子精深加工步伐,通过制作开口松子,松子果仁等产品,逐步形成一套“生产+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并搭乘电商等快车销往全国各地。

且在松塔脱籽、松子深加工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据张喜珊介绍,每年她在收购松塔的期间,都需雇佣30多个附近村民来帮忙。家住会东县堵格镇堵格村二组村民彭伍学每年都会到张喜珊的加工点务工。

彭伍学告诉笔者,“我们每年在这里帮忙打松子,两三个月能挣三四万块钱,收入还是很不错。”

据了解,因会东所产华山松子品质好,在堵格镇除了本地27家收购商外,还吸引了许多外省客商前来收购。

在堵格镇的另一个松塔收购点,远远地就能闻到随风飘来的阵阵松香,公路旁边的空地上,一个个青绿色的松果饱满圆润,堆积如山,来自东北的收购商孙赢和生意伙伴正在查看今年松子品质。

“我来堵格四五年了,就专门过来收这个松塔,这边松塔质量非常好,皮薄颗粒大,我们把籽拖回去之后,做一次深加工,主要是出口韩国和日本,每年效益还算可以,我们明年还会继续到这边收购。”孙赢告诉笔者。

近年来,会东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森林资源的潜力,把资源禀赋变为发展优势,着力破解发展瓶颈,进一步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松子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优势的路子。

据悉,会东县境内有华山松83万亩,年均产华山松子750万斤,产值近1.5亿元。今年丰产,预计松子产量在1000万斤以上,产值超2亿元,小松果已然变身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果”,成为会东县“两山”理论转化的具体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绵绵动力。(文图/王舒燕、王世良)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