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太蓝新能源与长安汽车在重庆联合发布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该项技术通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评价鉴定。会上,太蓝新能源、长安汽车、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真锂研究还共同发布行业首部《固态锂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
据了解,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主材使用PE、PP材质的隔膜,这种材质的隔膜,高温下易收缩,易造成正负极短路,大量发热,引发电解液燃烧和电极材料热分解,进而导致电池起火或爆炸。为增强隔膜的耐热性,业界已开展广泛研究并实施多项改进措施,包括在隔膜表面涂抹氧化铝勃姆石等无机耐热材料以及芳纶等有机高熔点材料。行业为解决安全问题,常常采用增加防护措施的“加”方案,但过度堆砌不仅大幅增加成本,增加系统复杂性,但这些都无法根本解决由隔膜特性引起的锂电池安全问题。
发布会上,太蓝新能源首次推出锂电池“减材制造”的理念,成功实现无隔膜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在同等条件下,太蓝无隔膜半固态电池相比液态锂电池安全性能大幅提升。电池安全测试——挤压、高温、过充,远超国标要求。产品已经通过GB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和GB43854-2024《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相关认证,获得检验检测报告。
“无隔膜半固态电池装车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正迈向新台阶。”发布会上有关专家表示。在综合性能的提升方面,无隔膜技术的引入增强了电池的兼容性与灵活性;在生产成本的控制上,无隔膜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对于传统隔膜材料的依赖、减少部分电解液,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成本可减少10%以上,还一定程度提升了生产效率。
据了解,无隔膜半固态电池计划于2026年实现装车验证,以满足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应用需求,将于2027年实现批量生产。太蓝新能源CEO李彦表示,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具有高安全性、成本可控、可规模化量产,三大显著优势。这是一项可以真正落地的技术,不仅能为长安汽车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提供更加卓越的动力解决方案,也将为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