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特约通讯

优质资源“均衡开花” 绘浓健康为民底色 ——成都成华推动全域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14 16:54:29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健康为民生之本,医疗为民生之需。

近年来,成都市成华区精准对接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补短板、打基础、谋长远,加快“健康成华”建设,厚植“民生之依”,守护“民生之安”,呼应“民生之需”,增进“民生福祉”,奋力推进全域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张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的答卷。

改革有力度 百姓健康有了“助推器”

对成华百姓来说,“健康成华”不是一个口号,不是一串数字,而是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实惠。成华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三十余年,正是这段气象万千的历史还原。

改革开放以来,成华区经历了从医疗机构相对匮乏到优质资源加速聚集。建区之初,成华区的医院多数以企业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为主。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成华区经历了从医疗机构相对匮乏到优质资源加速聚集,各级医疗机构建设,诊疗水平逐步提高,卫生服务、医保事业、预防保健体系日益健全。 

自1999年启动成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以来,辖区每个街道办事处都拥有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方便、快捷、价廉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 

专家教授坐诊,医疗水平提升,优质医疗资源引进……近年来,成华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医疗资源加快扩容,如今,区域内有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龙潭院区)、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核工业416医院、攀钢集团成都医院、成都市新华人民医院等10余个市级医院;有区属医院4个、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区域全覆盖。各级医疗机构的设备逐步完善,诊疗水平逐步提高。三十余年,砥砺前行。综合医改的纵深推进,让成华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医疗卫生条件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三甲医院专家看病的就医愿景成为现实。 

 

基层有温度 打造“十五分钟生活圈”

“婆婆,您身体哪里不舒服?”走进成华区跳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杉板桥分中心,只要看见患者前来就诊,护士就会主动上前,微笑着告诉患者通往各科室的路径。在这里,居民不仅能在宽敞明亮的诊区享受常规的全科医疗门诊服务,还能在中医集中诊疗区、儿童保健区等特色健康服务区域体验精细化、人性化的诊疗服务以及健康管理、免疫规划接种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在该中心三楼的中医集中诊疗区,以各种中医特色治疗为主的诊疗服务深受老年居民青睐。专业的中医医师通过辨证施治,运用中医适宜技术,为患者提供中医传统绿色疗法、养生保健、疾病康复指导和健康咨询等服务。此外,中心还开设了B超心电、放射科、检验科等辅助检查科室,并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让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够更加可感可及。 

在成华区打造的“15分钟生活圈”里,医疗是关键一环,成华各基层医疗机构,像跳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样的就医环境更是“标准配置”。近年来,成华区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优质服务基层行”为抓手,切实对接群众健康需求,大力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医疗质量与服务水平,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成功建设基层临床特色科室,创建省级基层临床特色科室1个、市级基层临床特色科室3个。在此过程中,全区基层医疗单位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便捷的医疗、周到的服务真正走进每个家庭。“我们在区域范围内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群调查工作,并与居民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针对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不断丰富签约服务内容,通过线上问诊、定期随访、义诊讲座、‘敲门服务’等方式全方位守护辖区群众健康。”跳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今后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管理机制,努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致力于当好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截至目前,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的深入开展,成华区3家中心达国家推荐标准、7家中心达基本标准。

居民有“医”靠 优质医疗资源再下沉

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衡量公共服务可及性的一把标尺。成华区精心勾勒、精雕细琢,以“强基础、提能力、优服务”为重点,通过积极推进医疗集团建设,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推动基层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描绘出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协作联动的“共建画卷”。

家门口便捷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改变,源于今年4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与成都市成华区卫生健康局、成华区中医医院举行的合作办医签约。仪式上,三方正式签约合作协议,将共建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华医院·成华区中医医院,标志着三甲医院托管引领区属公立医院的“成华模式”翻开了新的篇章。

成华区中医医院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紧密共建结出“硕果”是成华区推进紧密型医疗集团建设及大型三甲医院托管区属医院的试点和缩影。成华区充分发挥城市聚集优势,着眼大型公立医院,通过紧密型医联体、医疗集团、专科联盟等多种形式全面推进共建合作,引导资源下沉。曾经的“看病难”,通过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下沉,“15分钟就医诊疗圈”的成功建设,破题实现分层级带动发展,实现疑难杂症的检查,“家门口”的医院一样能看。

如今的成华,正全力促成大型三甲医院托管区属医院,实现医院等级提升。目前已牵头成立全国首家“区域医养联盟”,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模式,创新老年病分级诊疗、科研教学等体系建设,推动建立重点学科建设、人才交流培养、医养服务联动等机制。此外,成华区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等上级医院的新阶段联盟合作也正在协商当中,将通过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优化合作流程,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先进管理理念及科研资源下沉,进一步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就医秩序,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医疗需求,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环境有提升 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经过三十年的耕耘灌溉,如今,成华百姓一个更为直观的感受,就是环境更美好。这背后是成华区持续强化医疗机构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医疗卫生机构经过提质改造后,门诊大厅宽敞明亮、医疗设备完善,儿童接种门诊温馨舒适,中医馆古色古香……硬环境提升的同时,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健康需求在“家门口”得到高品质满足,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伴随着成都市二医院龙潭院区、成华区中医医院、华西口腔医院东区门诊扩容等项目建成投用,成华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及硬件条件得到显著提升,医疗机构医学流程更加规范,功能布局和科室设置更加完善,群众就医环境和就医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

走进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龙潭院区,一座座医院大楼错落有致,大楼内部宽大、便捷的设计和布局将给患者带来更好的就诊体验。与此同时,高起点设计打造“智慧型”医院,率先完成“一卡通”建设,实现患者挂号、就诊、检验、治疗等全流程医疗服务,给市民带来更好的就诊体验。

成华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华区目前正加快区妇幼保健院、区人民医院、区精神卫生中心等3家三级规模区属医院和省第一中医医院项目建设,区内三级医院达10家。这些医疗项目的建成,一步步将把民生福祉落实在地,切实解决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推进成华医疗服务建设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提升医疗软实力方面,成华强化顶层设计,优化资源布局发展壮大卫生人才队伍。结合区属医疗机构升级改造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卫健人才储备,2021年以来引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70人,通过柔性引才引进上级专家500人次,人才总量增加14%。开展选拔提质、认证提质、比武提质、科研提质“四项提质”工作,联合华西医院认证一批优秀技术骨干人才36名,开展比武练兵10次以上,培训基层人员近万人次。

此外,成华持续深化“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华西妇儿专科联盟”合作,推进优质资源下沉、基层能力提升,医联体内上级专家下沉4527人次,举办“健康大讲堂”活动43期,完成65名全科医师转岗送培,1名基层医生荣获2023年度“吴阶平全科医生奖”。  

民生有重点 聚焦“一老一小”的守护

“病有良医、老有康养、幼有优育,人人享有优质、均等、普惠的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这是成华区做实民生服务、勾画共富健康蓝图的真实写照。

感统课程、认知学习,在“社区托育中心”,托育老师正在为0-3岁婴幼儿进行日间照料;免费体检、中医推拿,在“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老人们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医养服务。 

幼有所育,是牵动亿万家庭的重要民生关切。成华区从满足不同需求出发,丰富托育形式,推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托幼一体服务,为居民提供便捷、普惠、优质的托育服务,通过打造“15分钟”社区托育服务圈,高质量扩大服务供给,满足不同家庭的托育需求,推动“幼有善育”落地落实,并进一步促进普惠托育服务发展、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能力,目前已认定普惠托位1296个。持续增加托位供给,全年备案机构达55家,现有托位数6840个,每千人托位数达5.06个。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老年人幸福晚年生活的基本保障。成华区通过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增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建立起多层次多样化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2023年,成华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医养联合专项试点通过验收,这标志着成华走上了标准化助力医养基本服务升级发展的快车道。这是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当前,成华构建起“以区属公立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底、社会医养服务资源为补充”的老龄健康服务体系,全面推动“老有颐养”。

事业有成效 提质增效结累累硕果

近年来,在成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成华区卫生健康局坚持以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将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聚焦做好六篇文章、实现六个攻坚突破,持续深化健康成华建设,加快构建“一综合+三专科”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不断增进。

建成全省首家区县级基因测序实验室、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健康促进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第四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城市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成华医疗领域建设硕果累累;荣获“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成功通过“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评审、全国唯一医养联合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验收……一系列创建的成效,让群众健康福祉可观可感。

一件件实实在在的民生服务为居民健康生活加码,凝聚了人心,更坚定了信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卫生健康领域的重大改革任务,进一步提出了“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成华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持续增强卫生健康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文图/成华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