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4.8%,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出炉

发布时间:2024-11-14 16:12:37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文/《中国报道》记者 李士萌

10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向好因素累积增多。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497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

如何解读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趋势,如何将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到实处,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两新”政策带动明显

盛来运在发布会上表示,尽管二季度和三季度的增长略有波动,但是累计看,国民经济运行稳的总基调没有改变。从增长、就业、通胀、国际收支这四大宏观指标来看,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是总体平稳的。前三季度经济增长4.8%,其中一季度增长5.3%,二季度增长4.7%,三季度增长4.6%。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国民经济出现积极变化,多数指标边际改善,经济运行呈现出筑底企稳态势。

“在一系列政策效应的作用下,尤其是在9月下旬中央政治局重要会议召开以后,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快推出,这些政策极大地增强了市场信心。”盛来运说。

从生产来看,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服务业生产,都是在边际改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月份同比增长5.4%,比8月份回升0.9个百分点,这是在工业增速下滑4个月以后的首次止跌回升。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9月份是49.8%,比8月份提升0.7个百分点。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在国是直通车“2024年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以下简称“分析会”)上表示,今年9月,新动能行业支持政策及“两新”政策(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推动了高技术装备制造业的加速增长,以旧换新支持领域的产需均实现明显好转。

他表示,从结构性数据来看,汽车、电气机械、冰箱、空调、电子设备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处于扩张区间,这都是以旧换新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

除“两新”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外,高新技术产业也展现出较大的增长潜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特别指出,我国商业航天、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新质生产力中的典型领域,增速都很明显。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4.1%。

相关省市也在为整个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因地制宜提供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套。《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指出,优化海南商业航天领域市场准入环境,为新质生产力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和配套做出努力。

“与此同时,像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各地也有很多鲜活的案例。不只是高技术制造,还有高技术服务业投资以及信息技术类服务业,今年以来都保持在高景气度的区间,高技术服务业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正在加快促进新质生产力生成,促进相关产业向高攀登。”郭丽岩说。

同时,魏琪嘉也提醒,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他指出,因地制宜有另外一个层面的内涵,就是要防止一哄而上,如果脱离了本地的产业发展实际,盲目去求新,带来的只能是资源浪费和要素低效率的配置。这不仅需要从制度上进行完善,发挥好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的作用,对于经营主体来说,也需要根据市场选择符合自己的技术路径和产业路径。

外贸表现超预期

据海关总署统计,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3%。其中,出口增长6.2%,进口增长4.1%。

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副理事长张建平在分析会上指出,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表现超出预期,数据比较亮眼。

具体来看,今年进出口总值创出新高,各季度进出口是10.15万亿元、11万亿元、11.17万亿元,季季过10万亿元,三季过32万亿元,在历史同期是首次。

张建平分析称,今年以来,我国各类经营主体都保持了比较好的外贸业绩,维持了比较高的活跃度,其中民营企业在外贸出口当中表现最为突出。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7.78万亿元,同比增长9.4%,占外贸总值的55%,提升2.1个百分点。其增速高出全国整体4.1个百分点,对整体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3.8%。

虽然面临来自一些国家所谓的去风险、友岸外包、近岸外包的压力、挑战,但全球市场正出现一些积极信号。欧元区率先进入降息周期,随后加拿大跟进,美联储也在9月进行了自2020年3月以来的首次降息。

张建平指出,这些降息市场都是有预期的,全球市场对于经济增长的预期在改善,需求在逐渐显现,主要市场补库存也在进行中。在这种背景之下,今年全球外贸增长的态势是比较明显的。

但也需要看到,近期针对中国的贸易限制措施有所增多,贸易保护主义在不断加剧。10月29日,尽管遭到包括德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反对,欧盟委员会还是通过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的规定,决定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加征最高约35%的新关税,这项附加费是在已实施的10%关税基础上加征的。

“总体来说,我对今年外贸增长抱以审慎和乐观的态度。”张建平告诉记者,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一直强调制度型开放,依托众多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贸港所构成的贸易网络平台,大力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程度,让贸易效率更高。

下一阶段仍要加大政策力度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但这些变化还是初步的,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

盛来运说,下一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加快落实一揽子的增量政策和已经出台的存量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巩固经济出现的企稳回升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向好。

在10月20日举办的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上,多位与会专家学者也对现有财政和货币政策表达了相似的观点。“现在需要有更大的力度、更明确的导向来推动扩张政策,同时把它传导到消费者、投资者和企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毛振华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指出,需求不足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挑战,且需求不足具有加速效应,因而在使用逆周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时,必须解决循环中的快变量,用快变量带动慢变量。投资相对于消费是更快的变量,企业盈利相对于居民收入是更快的变量。通过改变快变量,特别是通过投资来提高支出水平,改善企业盈利,居民收入和消费也会随之增长。

9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随后,央行行长潘功胜透露,未来有可能加大降息力度,预计年底前视市场流动性情况,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至0.5个百分点。此外,股市方面的支持政策也在陆续发布。

财政方面,在10月1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我国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并特别强调,这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

“现在药方已经有了,重点有两个,一是进度的问题,二是力度问题。”张斌认为,逆周期政策对抗需求不足是政策和时间的赛跑,动得越早代价越低,越容易成功。

张斌建议,财政方面,政府广义支出不应该低于私人部门的广义支出,不应该低于名义GDP增速。他估算,想要带动总需求增长,明年需要新增的政府债务,包括专项债券和未纳入预算的部分,估计在12万亿元以上。除此之外,未来对房地产政策的调整和债务置换也需要资金。货币政策方面,最基本的原则是迅速、显著地降低实际利率。

“长期来看我们还是要靠市场。”毛振华指出,仅仅靠政府很难维持长期的经济增长,所以要在政府大规模宽松政策和扩张政策的启动下来激发市场主体,想办法解决现有企业面临的困难。

(《中国报道》2024年11月刊)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