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会东县积极探索土地轮作种植新模式,全力扩大烟叶、大春玉米等采烤、采收后的闲地扩种规模,实现了“一地多用、一地多收”目标,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眼下,虽然已是冬季,但会东各地的很多农田里依然绿意盎然,秋豌豆、秋玉米等作物已经成熟,农户正忙着采摘上市。
近日,笔者来到会东县铁柳镇铁柳村,连片的秋豌豆犹如巨大的绿地毯向四面八方铺展开来,藤蔓上挂满了一个个饱满的豌豆荚。
据了解,这些秋豌豆是在烟叶或大春玉米采收后开始种植的,这种轮作种植的方式,充分利用了烟叶、玉米生长中后期留下的余肥,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又降低了生产成本,省时省力,同时为农户多增加了一季的收入。
“一亩烟叶的收入大概是6000元,今年我家豌豆的品质还可以,预计能卖3000元左右。”正在摘豌豆的会东县铁柳镇铁柳村七组村民张朝亮高兴地说。
近年来,会东县铁柳镇依托当地丰富的气候与地理条件,积极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大量利用烟田“冬闲期”,通过“烟叶+秋豌豆、烟叶+秋玉米、烟叶+旱地油菜”等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2024年,光秋豌豆种植面积就达1.2万亩。
据会东县铁柳镇副镇长李东虎介绍,目前,该镇秋豌豆的主要产区集中在铁柳村、移民村、红花村等地,主要销往昆明、攀枝花、江浙一带,按照今年市场行情,总产值约3000万元。
除秋豌豆外,会东高山蔬菜也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平均海拔2400米的会东县满银沟镇大坪村,200余亩毛白菜、白萝卜、大白菜等种植基地里,农民们正忙碌着收获。这些蔬菜由于海拔高、温差大,生长周期短,深受市场欢迎。特别是冬季上市的各类蔬菜,因其脆甜多汁的特点成为了市场上的抢手货,日均销量可达20吨,远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近年来,会东县坚持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端稳致富增收“菜篮子”,通过优化农业结构,不断探索“粮经”轮作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发展秋冬季蔬菜、粮食、粮油种植,确保了农田在一年四季都能充分利用,减少了土地闲置的情况,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2024年,会东县按照‘稳面、增产、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深入实施农业农村部扩种大豆计划、依托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项目实施,落实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资金100余万元用于晚秋粮食播种补贴,全力组织各乡镇、村(街道)做好晚秋粮食生产工作。今年,全县晚秋粮食播种10.1万亩,其中以秋荞、秋豌豆、秋大豆为主, 预计产量达2.45万吨、产值达1.5亿元以上。”会东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安平说。
下一步,会东县将继续探索土地轮作模式,在品种选择、农技服务、农业基础设施配套、产销对接等方面下足功夫,在实现“一地两收”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同时,加大农业技术、智能化灌溉系统的推广,进一步实现轮作模式的精细化管理,保持秋粮稳步增收,助力粮食安全。 (文图/ 雷国香)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