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特约通讯

妙剪裁乾坤 纸上写春秋

发布时间:2025-02-10 16:13:03 推广来源:博州零距离

一刀一乾坤,一纸一世界。

近日,博州精河县阿合其农场二队一间“陋室”内,自治区高级民间艺术师张百雁左手伏案,右手执刀,行云流水般灵动自如,起止转折间干净利落。

须臾间,纸屑脱落,一张喜庆的“福”字剪纸呈现在眼前。

张百雁完全沉浸在作品中,他聚精会神端详着眼前的“福”字,房间四面墙上挂满了装裱好的作品,这些是他数十年的心血之作。

张百雁祖籍安徽,今年55岁,个儿不高,看似与常人无异,一双写满沧桑的眼睛里透露出不屈与倔强。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剪出的是人生。

1岁时,张百雁因脑部受到重击,落下了伴随一生的疾病——癫痫。

此后数年,癫痫经常发作,给张百雁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困扰。

张百雁年幼时,每逢过年,母亲总买一些“红纸剪”,一些“喜”字送给邻里乡亲,他坐在旁边看,一来二去,看出个大概,拿起剪刀竟剪得有模有样。

队里逢年过节喜事不断,他将样式各异的大红“喜”字赠予亲朋好友,没想到一经贴出,谁见谁夸,他内心对剪纸愈发着迷。

1990年,学习美术专业的张百雁,从精河县职业高中毕业。

因为癫痫,身有一技之长的张百雁,虽不断努力,终究没能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

回家务农亦或经营菜店,皆是无奈之举。即使收入并不丰裕,他依然买书钻研剪纸知识。

一柄平平无奇的美工刀,在他的手里,愈发炉火纯青。

小到花鸟鱼虫、人物肖像,大到自然美景、历史画卷,都在他的剪刀下活灵活现。

张百雁的剪纸别具一格,线条刚劲有力之余又不失婉转流畅,每一根线条仿佛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在红纸上自由舞动,共同构成了富有韵律感的画面。

对于剪纸艺术,张百雁有着深刻独到的理解。在他看来,剪纸并不只是在纸上裁剪图案,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与文化的传承。

剪刀的每一次张合,都是他与传统文化的深情对话,他将自己对生活、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通过红纸淋漓尽致展现了出来。

张百雁说:“真正的剪纸艺人一定要能取材于生活,用自己的剪刀记录描绘身边的人、事和社会的进步。比方说我发现路边有个做好人好事的,扶老人过马路的,我可以把他的形象剪下来,那就来源于生活嘛。”

数十年来,张百雁如痴如醉地钻研剪纸艺术,精心构思、潜心创作,先后有近百种剪纸图案在他手中诞生。

《江山如此多娇》《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精河杞乡》等作品在众多剪纸活动和大赛中屡获佳绩,张百雁也先后被评为精河县剪纸协会副会长、自治区高级民间艺术师、自治区乡村工匠名师等。

张百雁的代表作是高0.65米、长11米的大型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这是他为庆祝自治州成立60周年,足足花费半年时间精心创作。作品通过描绘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纯熟的剪纸技法,精深的剪纸刀功,实现了民间艺术与国宝的完整结合。

年过半百的张百雁一生未娶,无儿无女,一直由88岁的老父亲张金顶照顾。

“这孩子命苦,犯病时经常把自己摔得头破血流,幸亏有社区和社会各界好心人的帮助。”张金顶耳聪目明,对儿子更多的是不放心。

“剪纸于我而言,犹如生命之光,我并不觉得自己苦。每当我拿起剪刀,便感觉自己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我想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美好。”张百雁说。

文:张新燕、程涵

图:张新燕

视频:博州零距离视频号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