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晚,北方昆曲剧院精心打造的《游园·惊梦》大剧场版在国家大剧院震撼首演。国家大剧院戏剧厅,现场座无虚席、观众沉浸其中,谢幕时分掌声雷动、叫好声此起彼伏。戏迷观众表示:“这是戏曲界的盛况!”
这部历时两年打磨的匠心之作,以汤显祖《牡丹亭》为蓝本,融合宫廷美学与当代舞台表达,将传统昆曲的雅致韵味推向极致。
2024年12月,该剧古戏楼版在拥有三百余年历史的正乙祠戏楼首演,便引发轰动。双层古戏楼的雕梁画栋与剧中复刻自故宫的服饰道具交相辉映,观众感叹:“舞台仿佛仙境,一颦一笑皆是诗画!”“重工满绣的戏服、如梦如幻的灯光,让人恍若穿越回明清宫廷,体验了一场皇家贵族的美学仪式。”更有戏迷盛赞:“这是昆曲与古建筑灵魂的共振,是传统艺术在当代最美的重生。”
相较于古戏楼版的古典幽微深邃,国家大剧院版以更宏大的舞台呈现“宫廷美学”的气韵。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生死之恋,在更开阔的舞台上被赋予史诗般的浪漫张力。
《游园·惊梦》以“梦境”为叙事主线,串联起“寻梦”“离魂”“冥判”“幽媾”等经典篇章,通过多维舞台调度,将人间、地府与幻境交织于一方戏台。
总导演张鹏提出:“我们以‘传统为骨、创新为魂’,在保留昆曲‘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精髓的同时,用现代灯光、布景、服装、道具等,赋予其更丰沛的情感张力。”
服装设计由故宫博物院专家张锐操刀,复刻宫廷纹样,以真丝面料纯手工刺绣,十二花神舞段时,呈现出“堆花”仪典磅礴之美。
舞美设计师刘科栋设计的三面巨大的可移动“月亮门”造型景片和七道层层叠叠的纱幕,为舞台营造出既抽象简约又颇具古韵的大写意多重空间,时而是杜丽娘游赏的园林,时而是少女闺房,时而又是书生书房,将传统戏剧的精髓以现代手法重新演绎,赋予观众无限遐想。
舞美灯光设计任冬生以光影编织梦境,让舞台成为流动的古典画卷,打造出如梦似幻的美学空间,任冬生说:“我们灯光的每一次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烘托剧情和角色的情感。”观众林靖表示,在看戏的过程中,总是对舞台和灯光的变换充满期待,而其间每一次变化都是一次惊喜,一次震撼!
音乐总监周友良将传统昆腔与现代配器巧妙融合,丝竹管弦中暗藏情感涌动;杜丽娘饰演者、国家一级演员邵天帅以婉转水磨调吟唱少女情思,柳梦梅扮演者王琛的唱腔清朗如月,演员的深厚功底与精湛演绎,让经典剧目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该剧集结戏曲界“顶配”阵容:艺术指导汪世瑜、剧本指导郭启宏、学术顾问王馗等名家坐镇,确保传统底蕴;导演张鹏、编剧王一舸等创作者则以先锋视角重构经典。
张鹏坦言:“我们并非简单复刻《牡丹亭》,而是借杜丽娘‘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至情哲思,叩问当代人对自由与爱的理解。”
很多观众在观剧之后,在网络上发声:“整部戏真如一张《千里江山图》,每一帧画面都是一幅画,极致的中国美学,古典现代的浪漫碰撞!”“原来戏曲可以如此现代、如此美,现代的灯光舞美和音乐烘托,与经典昆曲之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当代人就应该有当代的表达,传统文化之美被推向了新的高峰!”
衣袂翩跹勾勒出了东方美学之魂,水磨雅韵吟唱着超越时空的永恒情思,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不断有着新的呈现。(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尚文超)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