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4月24日讯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成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更是被频频提出,报告中将精准扶贫列为三大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乡村发展由原来的“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为“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未来,全国范围内的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将在政府的持续催化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推进。
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动员以及社会各界努力下,通过建立健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体制机制,已经实现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由此可见,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决定性进展。而十九大报告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是进行了全面部署,由此传递的关于乡村建设的重大利好声音让广大乡民们对未来生活充满期望与信心。
扶贫工作既面临生态修复治理和保护的重任,又深陷脱贫成本高和短期内很难找到脱贫有效常规办法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攻克精准扶贫不仅是需要政府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共同发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中,需要政府引导、企业落实,企业要承担起应有责任,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报告的部署上来”这是中隆集团董事长乔福龙对于国家扶贫政策一贯的态度。
据乔福龙介绍,中隆集团几年前就已做起了精准扶贫的实际工作,早在2013年,中隆集团旗下的中隆养殖有限公司运用创新思维,在河北赤城县采用高科技、生物酶等新型技术,探索出一条农副产品养殖的全新方向,帮助了当地大批农户脱贫致富。
2018年,中隆集团旗下的中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推出的“中隆金融专项扶贫项目”得到进一步落实,为此推出的创新产品——“中隆时尚通”全面问世。这一创新模式的推出,全面打通商业消费线上线下各个环节,让百姓受益、改变民生,更全面引领消费市场。
关于解决深度贫困的难题,乔福龙认为,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更多的发展重点放在产业重组及升级上,同时发展裙带产业,进一步放大“水井”效应,在乡村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良性的循环体系,才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在过去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我国的乡村曾作为工业化、城市化生产要素的重要支持角色,如今,乡村振兴战略让乡村在我国经济中的定位由“支持角色”转变为“发展内容”,劳动力、技术、资本等各项生产要素将向乡村倾斜,并有望实现生产要素“城乡互动”的局面,未来,振兴后的一座座魅力乡村将加速中国梦的实现。(通讯员 王亚俊)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