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
3月6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热点议题,回应中外记者的关切。
“今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能否实现?”这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在发布会上面对的首个问题。“我们充满信心”——是郑栅洁的明确答复。
这份对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的信心源自何处?这场发布会上给出了答案。
“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宏观政策
过去一年,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但中国仍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数据显示,中国年度GDP总量接近135万亿元;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超过18%;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郑栅洁指出,这些积极变化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加速形成新的增长动能,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趋势更加明显。
然而,当前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增加,同时还面临国内需求不足、一些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郑栅洁强调,提高宏观政策组合效应,尤其是加强财政、货币、产业、投资、就业、消费、区域等领域的政策协调。
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提到一组数据:今年赤字率按4%安排,赤字规模达到5.66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34万亿元;全国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均接近4.5万亿元。这组数据清晰勾勒出了今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什么是“更加积极”?蓝佛安解释:“更加积极”就是“持续用力,更加给力”。一方面,在实施好存量政策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在谋划好增量政策上出实招,用好用足政策空间。
“持续用力,更加给力”的积极效应也体现在货币政策、扩大消费、提振资本市场信心以及化债等方面。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特别提到“稳住楼市股市”是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为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下一步将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在发行上市、信息披露、板块层次等方面差异化安排;增强投融资发展的协同性,健全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及逆周期调节机制;进一步增强监管执法的有效性,“依法严惩”与“依责严防”;最后,增强市场基础制度的适配性。
至于化解地方债务,去年发行的2万亿元置换债券,利率水平下降平均超过2.5个百分点,预计这部分置换债券5年利息减少2000亿元以上。化债压力大大减轻,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效缓释。“我们将指导地方尽早发行使用今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额度,对隐性债务精准置换。”蓝佛安说。
多渠道吸引科创资金投入
"科技创新"无疑是本次经济主题发布会上的一大高频词,围绕科技创新的相关经济议题也成为全场讨论的焦点。
“扑面而来的科技感和未来感给大家带来许多惊喜。可以说,新质生产力正在全面改造我们的生产方式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深刻改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郑栅洁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抓好“资金、人才、生态”三个重点,着重发力。
科技创新离不开资金支持。郑栅洁提到,近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带动地方资金、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聚焦硬科技、坚持长周期、提高容错率,目的就是做优做强做大创新型企业。
中国人民银行则在金融方面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将会同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丰富科技创新债券的产品体系。同时,将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进一步扩大再贷款规模,从目前的5千亿扩大到8千至1万亿。此外,降低再贷款利率,扩大再贷款支持范围,大幅提高政策的覆盖面。
资本市场对促进产业和科技创新都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支撑作用,而科技创新企业越多越强,资本市场的活力、吸引力以及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能力也就越强。吴清强调科技创新需要大力度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从全球经验看,很多引领性科技企业的崛起,离不开长期耐心的资本投入。只有耐得住‘十年磨一剑’的寂寞,才能迎来‘一鸣惊人’的辉煌。”吴清说,我们将进一步鼓励支持私募基金投资人、管理人坚守长期主义,不断增强对企业的长期支持以及增值服务能力,不断完善私募和创投基金监管制度规则,围绕优化退出“反向挂钩”政策、推进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试点、健全基金份额转让制度、支持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和并购基金发展等,进一步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
“真金白银”促消费惠民生
据统计,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3万亿元,同比增长3.5%,消费仍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当前国内需求不足,消费潜力释放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说,商品消费主要问题是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偏弱,有效需求受到制约,需求端是主要矛盾;服务消费主要矛盾则是优质供给不足。
从需求端来说,加大对消费者的直接补贴力度,释放消费需求;让居民收入更稳定、保障更扎实,增强消费能力和底气。发布会上,蓝佛安指出,对老年人,今年将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适当提高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同时,加强对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的支持。对幼儿,发放育儿补贴,建立学前教育国家资助制度。对学生,进一步提高资助补助标准,延续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和本金延期偿还政策等,预计惠及学生3400多万人次。对城乡居民,将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700元。
“对外开放、对内放开”是服务消费的重点,即在保障基本民生服务消费的同时,着力增加优质服务供给。“我们将加大对地方的奖补力度,引导地方提升消费环境,优化消费供给,包括深入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建设,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加大财政与金融政策联动力度,新增实施‘对重点领域的个人消费贷款’和‘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幼、家政这些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激发消费动力。”蓝佛安说。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刘雪云
图片: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官微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