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慧
布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地,总人口350余万人。其中贵州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布依族素有“水稻民族”之称,勤耕织、善治田,手工纺织生产历史悠久。
布依族先民以善纺著称。《汉书·地理志》载:“越地多产布。”在《布依族摩经》中有纺织手工技艺的反映,讲述了布依族先民从编织到纺织的转变,从麻线到棉线的转变。《殡亡·下场经》说:“整个地方怎样编布片,你儿子也怎样编布片。”用“编”而不用“织”,反映的正是布依族先民的原始纺织工艺情况。又如《亨旁温经》叙说死者去世后:“女儿陪伴你,几夜捻麻线,鸡叫前穿布筘,用五百六百根纱的筘,不一会儿就制成了衣服。”
经文里极言女儿赶制孝衣速度之快。布依族纺织工具有纺车、倒线车、牵线架、织布机等,织成布后还需经印染、漂洗、晾晒等工序。这些工具、材料(棉花和蓝靛草)、工序在《布依族摩经》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布依族古歌《造棉造布歌》唱述有布依族先民发现棉花,并用作纺织原料的场景。布依族先民已经学会了种棉纺纱织布,耕织农业由此开启;同时也记载了布依族栽棉、摘棉、纺花、织布的过程。
在古黔中地区的湖南道县玉蟾岩(古代百越民族苍梧部活动区域),发现了人类在15000年前用来做陶器“垫布”的植物纤维编织纹,不管这些植物纤维编织纹是如何的简陋粗糙和幼稚,它却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见到的人类自己用劳动创造出来的第一件手工纺织品。
从贵州中部出土的纺织及缝纫用的石纺轮和陶纺轮、骨针、骨锥等石器,说明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在从事纺织生产活动。古书有记载,“布依族先民‘能为细布,色至鲜净’”。布依族的纺织围绕农耕纹样有米纹、梯田纹、云雷纹、水波纹等。
布依族妇女是布依族的纺织生产者,继承、发展纺织传统文化的实施者、传承者。布依族古歌、民歌对纺织生产的大量传唱,表达出农耕民族的天然生活状态,布依族先民“男耕女织”的生活场景被生动呈现。布依族民歌对纺织生产过程的叙述,使后人对纺织生产的历史、布依族先民古老的生活方式产生历史记忆,布依族历史文化除了汉文献记载之外,大多数仅依靠民间的口耳相传加以传承。民歌的传唱内容更多来自身边的生活,因此是对历史生活的记载,更是一种历史记忆的延续。
(《中国报道》2025年3月刊)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