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文卫

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来自云南高校研究团队的成果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5-04-17 16:53:55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832个重点县培育形成的2-3个主导产业总产值突破1.7万亿元,其中近75%的人口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增收。这一增长背后,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正发挥关键作用。

昆明理工大学周常春教授及其团队通过深入的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揭示了产业融合在乡村发展与振兴方面的巨大潜力。他们的研究不仅聚焦于农户个体层面的资源禀赋,还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产业融合对乡村经济的整体影响。

团队针对云南省红河州879户农户的实证研究显示:参与产业融合的农户多维发展指数较非参与者降低22.5%,其中经营涉农服务业的多维发展效果尤为显著。“这种差异本质上是要素配置效率的差异。”周教授指出,“劳动力参与的多维发展效果明显优于土地参与,这说明人力资本提升才是可持续乡村发展与振兴的核心动能。”

这一发现与其在《统计与决策》发表的系列研究成果形成呼应。针对政府角色定位,周教授强调政策工具创新至关重要:“通过设立农旅融合专项补贴、搭建乡村人才孵化平台等组合政策,可以降低新型经营主体的市场进入壁垒。”面对部分农户参与意愿不足的难题,周常春教授在《农户禀赋对融入农产品供应链意愿及方式的影响》中强调“弥补农户在资源禀赋方面的不足是农户融入农产品供应链的一个重要出发点。”通过实证研究,周常春教授提倡建立“农户+合作社+公司”的协作机制,降低农户参与产业融合的门槛,从而推动包容性增长,确保所有农户都能从产业融合中受益。

这些扎根中国大地的研究成果,正在为乡村振兴政策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到指导地方产业规划,周常春教授始终保持着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的良性互动。其学术成就融合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刊登于《公共管理学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等权威期刊,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

团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乡村发展与振兴以及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他们的努力不仅为乡村振兴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更为广大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展望未来,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随着产业融合的深入推进,中国的乡村必将迎来更加繁荣且可持续发展的崭新篇章。

(文/孙岚)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