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贺信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儿童美育的新路径,提升教师数智素养以及教学应用能力,2025年4月22日,由中国儿童中心和江苏省教育学会校外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无锡市教育局承办,无锡市少年宫、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共同协办的人工智能赋能儿童美育创新暨教师研修活动在江苏省无锡市顺利召开。此次活动以“人工智能赋能儿童美育创新发展”为主题,落实美育核心素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余名美育专家学者、校外教育机构代表、儿童美育教师齐聚太湖之滨,共探人工智能时代儿童美育的破界共生之路。
开幕式上,中国儿童中心党委委员潘振凯代表主办单位中国儿童中心对各地参加活动的领导、老师表示欢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推动长三角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要求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本次活动落地无锡,对于推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育人模式变革赋能校外教育新生态具有积极作用。无锡市政协常委、市教育局二级调研员任克奇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辞,他指出,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打破了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延展了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改变了学生获取、创造和应用知识的方式,并期望活动能成为校外教育理念革新、经验共享的平台,助力校外教育事业实现新突破。
无锡市政协常委、市教育局二级调研员任克奇致辞
专题一:理念阐释与理论基础
无锡市少年宫党支部书记、主任李晓红
无锡市少年宫党支部书记、主任李晓红主持专题一,她代表无锡市少年宫对大家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深刻影响各行各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重构知识生产,也给教育创新带来更多可能性,美育教育也不例外。2023年底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以数字技术赋能学校美育”。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钱初熹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荣誉主任,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钱初熹作了报告,她在《人工智能时代儿童美育的发展方向与实施路径》及《人工智能时代中小学生艺术素养评价的实施策略》中阐述了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美术教育面临的新的挑战与机遇,论述了构建中小学生艺术素养评价体系的思路,进而对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生艺术素养评价的前景进行展望。
专题二:教育分享与学习范式
浙江省温州市广场路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潘旸
22日下午,浙江省温州市广场路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浙江省教科研先进工作者潘旸作了报告,她的报告题目是《AI赋能美育新生态:广小“电影遇见书”的跨媒介学习范式重构》。潘校长基于2022新课标对“跨媒介阅读”的要求与当前教育实践的差距以及儿童美育的痛点问题,在广小尝试创新学习范式,创建“电影遇见书”的AI升级路径。
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少儿艺体教育部督导马宏君
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少儿艺体教育部督导马宏君的报告题目是《<当AI走进世界名画>教学案例分享》。马老师依托多年探索的"玩转+"主题美育课程,在中外大师课程中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学的艺术鉴赏部分。
后续三天,还将有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儿童美育的“工具开发与案例分享”“实操演练与问题研讨”“实地观摩与成果展示”等多项专题活动。
四月无锡,科技与人文共舞,传统与现代和鸣。此次活动聚焦“技术赋能、跨界融合、生态共建”三大维度,结合校内外美育发展的新方向、新内涵、新方法、新成果,提升美育师资专业素养和课程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美育的浸润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更新教育理念、拓宽专业视野、探讨实践途径、加强育人实效,共建儿童美育的资源融通,绘就人工智能时代儿童美育的广阔图景。(供稿:中国儿童中心)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