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聚焦AI时代:中韩科技合作的路径与未来图景

发布时间:2025-04-28 16:20:53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文/卢圭成(韩国生成式AI研究院院长) 译/王云月

3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2025中关村论坛。论坛汇聚了全球各国专家共商科技创新未来。论坛期间,多场平行分论坛同步开展,其中,我在韩中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上发表了主旨演讲。

用一句话总结此次参会感受,那便是“印象深刻”。中关村被誉为“中国硅谷”,俨然成为创新的象征。本次论坛不仅展示技术成果,更强调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这一点令人触动。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科技界的创业激情与青年人才的积极参与相互交融,让我清晰感受到中国正在奋力迈向科技强国。

以参加论论坛为契机,笔者时隔多年再次来到中国,切身感受到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迅猛态势。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决心堪称全球领先水平。从人工智能到半导体,从生物科技到绿色技术,在众多前沿赛道上,中国都展现出极高的战略聚焦度,这一点在论坛的主题规划与展区布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现场展示的尖端技术不仅彰显技术优势,更蕴含着解决社会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导向。置身其间,我真切体会到全球聚焦中国科技创新的深层动因。

早在2017年,中国就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目前,中国AI技术实力仅次于美国,在AI模型保有量、数据运用能力及产业应用广度等维度均属全球顶尖阵营。

在众多前沿科技成果中,中国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的成果尤为值得关注。该公司研发AI模型,仅花费GPT-4模型不到6%的训练成本,便实现与之相当的性能水平,引发全球科技界震动。该模型专精数学与编程问题的求解,通过轻量化与高效化技术突破,开创了中小企业也能轻松应用的AI生态系统,充分彰显中国AI技术竞争力的性价比优势与实用特质。

中国AI发展已超越单纯的技术层面。基于AI的数字孪生灾害应对系统、低成本精准医疗、新药研发、企业知识管理等多元化应用场景,正在众多领域催生实质性变革。人工智能不仅推动技术进步,更在社会问题解决、生活质量提升、公共服务升级等方面作出贡献。

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AI技术的发展也为AI未来变革带来诸多启示,比如:通过成本的大幅降低引领AI服务革新,重塑产业生态,促使AI深度融入生产生活;开源战略打破技术垄断,为全球协作奠定基础,凸显国际技术共享对构建公平秩序的重要性;轻量化模型的普及要求强化算法可解释性与伦理监管,尤其在医疗、金融等领域需建立透明决策体系;同时,AI生态建设亟需既懂技术又具产业视野的复合型人才,韩中在专业教育领域合作潜力巨大;面对 AI 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前瞻性政策设计与职业培训体系构建迫在眉睫,而平衡创新激励与风险管控的监管机制,则是保障AI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韩中两国作为各具优势的AI领军国家,正面临深化战略协作的历史机遇。我认为,可以从三个维度深化协作:​

其一,加强AI联合研究与人才交流。韩中两国可推动大学、科研机构与科技企业携手开展AI研究,同时扩大青年科研人员与技术人才的交流项目,这将为长期合作筑牢根基。尤为重要的是,应积极引导新一代AI人才从小感受合作氛围,使其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其二,推进AI应用产业与制造领域的合作。中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原材料和完善的工业基础设施,具备实施大型项目的能力;韩国则在精密制造技术、系统设计和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上颇具优势。双方优势互补,可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自动驾驶、医疗器械、智能机器人等领域联合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进而提升AI技术的实用性和商业价值。​

其三,协同应对AI伦理与监管挑战。随着AI技术深度融入社会各领域,可信AI建设、数据安全防护、算法透明等伦理准则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韩中可基于现有法律与监管经验,协同推进符合国际标准的伦理规范体系建设。双方携手引领相关规则制定工作,联合构建全球可信的AI技术生态与伦理治理框架,将为世界提供AI时代可持续国际合作的实践典范。​

在AI时代,单一国家难以独挑大梁。韩中两国若能以互补优势为依托构建合作体系,不仅能在东北亚地区占据领先地位,更能在全球市场取得显著成果。在此过程中,双方还可相互借鉴,共同明确行业规范与发展愿景。

韩国与中国作为共享悠久文化历史渊源的邻邦,如今迎来了以AI为纽带深化合作的机遇。技术唯有跨越国界进行合作,方能创造更大价值。特别是生成式AI作为能够打破语言、文化、沟通壁垒的前沿科技,韩中合作必将释放更强劲的协同效应。

我们坚信以协作取代对抗,必能携手开创人工智能时代的新纪元。此刻,正是这一征程的起点。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