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特约通讯

何以中国,何以青年:新青年经济学研究者赵京磊论时代浪潮与青年使命

发布时间:2025-04-30 13:48:35 推广来源:新观察专栏

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何以中国,何以青年”成为时代叩问。作为浙商新生代企业家与新青年经济学研究者,赵京磊以“经济实践者”与“思想探索者”的双重身份,从民营经济的创新实践、青年群体的特质演变,以及全球化与数字化浪潮的交织中,给出了独到的解读。他的观点不仅揭示了中国发展的深层逻辑,更勾勒出青年一代在时代洪流中的责任与担当。

一、何以中国:青年是国家发展的“韧性密码”  

中国何以能在全球竞争中保持活力?赵京磊认为,答案藏于青年群体的“韧性”与“创造力”之中。他以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为例,指出浙商新生代企业家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他们不仅继承了父辈的务实精神,更以数字化、绿色化、全球化、创新化为发展方向,将传统制造业升级为“智能工厂”,将本土品牌打造成国际IP。例如,某浙商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既激活了国内市场潜能,又在国际产业链中占据主动权。  

这种韧性源于青年一代对“中国范儿”的自信与包容。正如他提到的张雨霏以大熊猫头饰传递文化认同,青年企业家们也在商业实践中融入文化基因——从国潮品牌的设计理念到“非遗+电商”的模式创新,他们用讲好“中国故事”连通世界,让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硬实力。赵京磊强调:“青年关切自己的境遇,更要关怀人类共同的命运。中国的发展,正是青年在个体与全球之间找到平衡支点的结果。”  

二、何以青年:在时代浪潮中重构“一切可能性”  

青年何以成为时代的主角?赵京磊提出,当代青年正以“不设限”的精神打破传统路径依赖,重构社会价值与经济发展的“一切可能性”。他引用苏翊鸣“不设限,就是我们身上的新特质”的观点,指出青年群体在职业选择、知识获取、社会参与上的多元化特质:  

职业选择的“破界”:从“考公考研”到“创业出海”,从“职场精英”到“斜杠青年”,从“年少10岁创业”到“19岁拿到新加坡硕士”学位并创办00后新势力群体社团公司、青年不再局限于单一赛道,而是以跨界思维探索新机遇实现弯道超车。例如,浙商新生代中涌现出不少“农创客”,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乡村振兴,既服务于乡村田野也扎根乡土,又拥抱科技。  

知识获取的“无界”:青年通过在线教育、行业论坛、国际交流等方式,构建起开放的知识网络。赵京磊的研究显示,70%左右的青年创业者将“终身学习”视为核心竞争力,这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价值追求的“共情”:青年既追求于个人价值,也关注社会议题。从环保倡导到公益参与,从“双碳”目标到共同富裕,他们以行动诠释“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家国情怀情怀。  

这种特质让青年成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正如他提到的“鼓岭缘”中美青年交流案例,青年以文化为纽带打破隔阂,用创新思维解决全球性问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  

三、世界潮流与青年担当:在变局中锚定方向

赵京磊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三重浪潮:国际格局变革重构、技术革命加速演变、可持续发展不断深化、。青年如何应对?他认为关键在于“以变应变,以恒应变”。  

国际格局变革重构:逆全球化思潮下,国际格局变革中,青年应以开放心态拥抱合作。浙商新生代要通过布局海外仓、共富工作坊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等方式,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既规避风险,又拓展市场。

技术革命加速演变: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计算等技术重塑经济新形态,青年应以“数字原住民”的优势抢占历史先机。赵京磊研究发现,青年主导的数字经济企业,其创新能力是传统企业的3倍以上。 

可持续发展不断深化:应对气候变化与资源约束,青年正推动“绿色经济”成为新的赛道。从新能源投资到碳中和实践,他们用行动回应“国之大者”。  在此过程中,青年既要保持“人间清醒”,直面挑战;也要展现“挺膺担当”,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正如他所言:“青春就是力量,使命就是机遇。”  

未来趋势:青年引领的“新经济模式”

赵京磊进一步预测,未来十年,青年将推动三大趋势,重塑全球新经济格局:  

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青年主导的“技术革命3.0”

趋势:AI将渗透至所有行业,量子计算突破可能催生“算力经济”新纪元。  

青年角色:90后、00后正成为AI工程师、数据科学家、算力工程师的主力,他们以“代码即语言”的思维重构产业逻辑。赵京磊提到,中国青年在开源社区的活跃度已居全球前列,未来或主导AI伦理标准与应用场景的创新。  

碳中和与生物经济:青年定义的“可持续发展未来”

趋势:2030年全球绿色经济规模将超30万亿美元,生物技术(如合成生物学)将颠覆能源、医药等领域。  

青年行动:青年创业者正通过“零碳工厂”“细胞农业”等模式,将环保从口号变为商业模式。例如,某大学团队开发的生物降解材料,已服务于亚运会场馆建设,预计未来五年市场规模将增长15倍。  

元宇宙与虚拟经济:青年重构的“数字文明”  

趋势:虚拟与现实的边界逐渐模糊,数字资产、NFT、虚拟身份经济将重塑消费与社交场景。

同样对于隐私保护、虚拟沉迷、数字身份认证等议题需青年与政策制定者共同去探索,从而实现高效、实用、安全、规律。

青年实践:Z世代已成元宇宙内容生产主力,从虚拟偶像到数字藏品,他们正在构建下一代互联网的规则。赵京磊强调:“青年不仅是用户,更是规则制定者——他们将定义‘元宇宙中的中国话语权’。”  

青年与国家的命运与共、共生共荣

赵京磊的论述揭示了一个核心逻辑:中国的未来由青年书写,青年的成长依托于中国土壤。在浙商群体中,新生代企业家要以创新重构经济版图;在全球视野下,影响世界经济,中国青年要以文化自信与开放胸怀连通世界;在时代浪潮中,他们正以“不设限”的勇气与“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回答着“何以中国,何以青年”的时代命题。  

正如赵京磊所言:“青年是时代的镜子,更是未来的笔尖。”当青年在奋斗中书写人生灿烂,中国便在青年的前行中走向复兴。这或许就是“何以中国,何以青年”的答案:青年与国家,始终是命运与共、共生共荣的时代命运共同体。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