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普惠和技术驱动”是快手一直珍视的价值观。从2011年快手成立,到2013年和2016年分别推出短视频和直播业务,再到2023年快手电商销售总额突破万亿元规模,快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从有趣的内容平台发展为对用户更具实用性的数字社区,尤其在探索以数字技术助力社会公益的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6月10日,快手科技发布《快手2024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聚焦“信任连接 价值普惠”的社会责任理念,系统梳理了过去一年快手在帮助用户创享幸福生活、激发产业活力、共建美好社会、推动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公益举措与实践成果。
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快手利用平台资源与技术优势,推动短视频直播时代下数字公益新模式,通过“幸福大讲堂”“非遗传习学堂”“启智未来学堂”等多个公益项目上实现了技术普惠深度落地,形成科技向善与公益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范式。快手还积极将AI大模型构建的技术矩阵,赋能用户创作、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产业带发展、中小商家成长等多领域,在助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帮助更多群体跨越数字鸿沟
数字时代下,为了让更多群体能够掌握短视频直播技术,2023年快手公益发起普惠型新媒体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幸福大讲堂”,针对乡村主播、女性、青年创业者、残障人士等群体的就业创业、增收需求,提供互联网运营、直播电商等新媒体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互联网实用技能。
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3月,“幸福大讲堂”走进全国40个区县,覆盖超100万人次。并在山东、辽宁、重庆等7个省市打造乡村振兴“共享直播间”,架起了从技能培训到田间实践的数字桥梁,助力更多地区的人们拥抱数字技术,推动了数字技能普及与区域协同发展。
“幸福大讲堂”升级推出的“师训计划”,通过“集中培训+陪跑扶持”的培训机制,帮助优秀学员转型为认证讲师,从“幸福大讲堂”项目“受益者”转变为项目“传播者”,并在各自领域开展短视频直播技能授课,通过“传帮带”模式扩大培训覆盖面,以“人才反哺”助力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也为非遗项目注入蓬勃生命力。报告显示,2024年快手公益发起“非遗传习学堂”,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了展示技艺、积累受众和实现收入的平台,这也是国内首个结合互联网平台优势,为困境非遗传承人提供帮扶支持的公益项目。通过困境帮扶、提升发展、非遗传播、硬件支持四个维度支持甘肃省、青海省和山西省20名困境非遗传承人,帮助他们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获得收入。
过去一年,快手还通过领先的音视频采集技术,创新非遗项目数字化留存新模式,打造了“国艺有新番”“新市井匠人”等非遗活动,助力非遗项目实现数字化永生,并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参与非遗传承实践中,让传统技艺在数字土壤中焕发新生。数据显示,快手非遗万粉创作者超1100万,非遗深度兴趣用户超9500万,让非遗在数字时代被更多人看见,实现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快手践行社会责任的重点。快手公益“启智未来学堂”项目,通过开展数字教室捐赠、科技研学夏令营、AI课堂等系列活动,让乡村儿童有更多机会接触前沿科技,拓宽视野。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快手公益通过音乐、体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帮扶,总计助力500余所学校,覆盖70万儿童与青少年,并帮助19所乡村学校完成数字教室硬件更新。
快手繁荣多元的内容生态,将法律、科学、教育、健康等专业知识转化为数字百科全书,让更多实用技能融入千万家庭生活当中。报告显示,2024年快手泛知识类视频发布量突破1.9亿条,泛知识内容日均搜索量1.2亿次。快手持续推动知识普惠,让实用知识在一方屏幕中实现互通,使更多普通人成为数字时代的受益者。
“快手的成长就是一个从‘有趣’到‘有用’再到‘有爱’的变化过程。”快手科技副总裁、北京快手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宋婷婷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过去一年。快手公益事业助力多群体的千千万万用户跨越了数字鸿沟,开阔了视野,也实现了收入提升。相信今后快手的技术和产品在“科技与普惠”的价值观指导下,在爱和善意中被更多地连接和放大。
AI为创作者打造“宜居生态”
一直以来,快手的产品都重视技术对创作者的普惠性。例如在短视频和直播中,快手会把更多的流量通过分发技术、算法,倾向于普通用户、中腰部及以下用户,让整个平台真正做到普通用户发的内容、分享的生活能够被看见。
报告显示,2024年快手进一步升级创作者服务机制,为每一位创作者打造“宜居生态”。平台推出“燎原计划”“快成长计划”“光合计划”三级成长扶持体系,为不同阶段创作者提供资源支持,助力像明明姐、楚新钓、曹子榆等大量优秀创作者在快手平台实现自身价值,并通过AI大模型技术帮助创作者创意转化为优质视频内容。
2024年6月推出的可灵AI大模型,是全球领先的真实影像级视频生成平台,可灵AI致力于降低用户创作门槛,通过可灵AI讲述更好的故事。2024年9月,快手联合李少红、贾樟柯等导演发起国内首个“AIGC导演共创计划”,实现AI技术与影视创作首次深度融合。携手央视新闻打造首场AIGC大型晚会“AI奇妙夜”,百位创作者运用可灵AI完成从内容生产到舞台展现的全流程设计创新。
AI助力创作,为城市文化传播带来新活力。快手联动四川、西藏、甘肃、广西、新疆五省(区)文旅,依托可灵AI生成城市特色宣传短片,播放量突破5000万次,构建起“科技+文旅”的数字传播矩阵。与新华社联合推出的“500个家乡”系列IP,深度挖掘城市精神内核,3部短片全网曝光16亿,让全国各地特色家乡获得广泛认知,更将温情数字名片转化为城市文旅IP的创新实践。
AI加持下,快手繁荣的内容生态与商业生态进一步推动了高质量就业与消费扩容。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快手平台共带动4320万个就业机会,并培育了网络主播、直播招聘师等174个新职业。
“AI不仅是效率提升工具,更是创造社会价值的新引擎。”快手科技联合创始人杨远熙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当前,AI技术正在升级短视频直播在各领域的内容生产方式。快手不仅将持续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创作体验,还将积极致力于AI等前沿技术与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并使其赋能于社会公益领域,探索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融合的新路径与新可能,持续为用户及合作伙伴创造长期价值。
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报告显示,2024年,快手充分发挥平台技术、生态、产品等优势,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融合发展,以AI赋能就业招聘、本地生活、汽车房产等行业的数字化升级,为产业带发展和中小商家经营降本增效,激活发展新动能。
AI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方面,快手推出磁力开创、女娲数字人、π数字员工等全新AIGC能力,助力海量中小商家和本地商户降低经营成本,实现智能经营。通过智能工具,快手商家短视频营销素材制作成本可降低70%;女娲数字人直播技术,可支持数千虚拟主播24小时开播且转化率接近真人水平,大大拓宽了商家的内容能力与经营效率。
通过直播激励政策及新商成长扶持计划,叠加智能工具赋能店铺运营,中小商家在快手平台实现了成长加速与数字化升级。2024年,快手本地生活业务GMV同比增长近200%、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60%,消费活力与潜力不断被激发。快手“理想家”业务覆盖全国超100个城市、房产主播数量超18万,帮助数十万房产主播完成数字化提效。
数字经济时代,短视频和直播也成为了农村创业者的“新农具”。报告显示,快手充分发挥流量、产品、生态优势,培养乡村人才,培育乡村产业生态,促进乡村文旅繁荣,系统化助力乡村振兴。2024年快手乡村用户年度订单量28亿,平均每天销往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包裹数94.8万,激活乡村产业经济新动能。
在乡村人才培育方面,平台开展农技培训达84.6万场,推出“三农耕耘计划”“村村红计划”,通过流量扶持与农技培训,为乡村创业者提供可持续发展机制。同时打造“兴农计划”,打通果蔬产业带与消费市场,通过溯源直播、流量扶持、供应链优化等举措,助力农产品销路上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快手还持续推进数字经济与各行业深入融合,助力本地生活、房产、汽车等多个领域数字化新模式。通过AI大模型助力商家智能经营,降低平台商家70%短视频营销素材生产成本,以数字化工具赋能中小商家实现交易场景重构与运营效率提升。同步推进“以旧焕新”循环消费模式,激活存量市场活力,让直播间、货架场成为以旧换新主阵地。
宋婷婷表示,“信任连接 价值普惠”是快手践行社会责任的初心与立足点。短视频直播与各行业深度融合的趋势下,快手将持续创新数字公益新模式,让更多善意在平台汇聚,助力用户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文/王焱)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