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基孔肯雅热疫情突袭,蚊虫成了最棘手的“敌人”。湿热的空气里,嗡嗡作响的蚊群不仅搅得居民心神不宁,更暗藏着病毒传播的风险,一场紧急消杀战迫在眉睫。可就在这关键当口,珠海市斗门区白藤街道鹤州社区消杀人员不足,74 岁的退役军人吴锦洪,主动敲响了社区办公室的门,报名加入消杀队伍。

“我来参加消杀!” 几个字掷地有声。这声音里藏着他的过往 ——1970 年,年轻的吴锦洪在斗门镇穿上军装,成为一名陆军轻机枪手,在军营里摸爬滚打五年,1975 年退伍时,胸前已挂着三等功奖章和三枚嘉奖勋章。虽未上过战场,但军营淬炼出的担当与果敢,早已刻进骨子里,此刻仿佛穿越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让他变回了当年那个随时待命的战士。
鹤州社区里那把的烟雾消杀枪,在角落静静存放了许久,久未启用的零件蒙上了时光的印记,性能也需要重新调试,更没人能说清它的使用方法。这把沉甸甸的 “武器”,成了摆在面前的第一道难关。洪叔没有丝毫犹豫,他仔细端详着这把带着岁月痕迹的消杀枪,像当年研究轻机枪的构造一样认真。“这枪我熟,拾掇拾掇还能用!”
当调试好的消杀枪重新焕发“战斗力”,洪叔扛起它的那一刻,仿佛瞬间变回了当年那个握着轻机枪的年轻士兵。烟雾消杀枪启动时发出的“突突”声,在居民听来格外安心,像极了他当年练习射击时,轻机枪沉稳的击发声。烈日下,他背着几十斤重的设备穿梭在大街小巷,汗水浸透了衣衫却毫不在意,爬楼时脚步稳健得不输社区里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傍晚时,他的身影仍活跃在楼道角落,借着余晖仔细检查每一处蚊虫可能藏匿的地方,那份专注与耐力让一同值守的年轻工作人员都暗自佩服。那挺拔的身姿、矍铄的精神,让人完全看不出他已是古稀之年,只看到一位老兵对“阵地”的坚守。
随着消杀任务日益严峻,仅靠一人之力远远不够,急需更多人加入战斗。洪叔看在眼里,主动提出要把操作技巧教给社区的年轻人。他把大家召集到一起,从药剂配比的精准刻度讲起,强调“就像当年装弹不能差分毫,一点都马虎不得”;再到扳机扣动的力度控制,演示着“力道得匀,不然雾气散不开,消杀效果就打折扣”;遇到墙角缝隙等特殊区域,他还会特意示范调整喷射角度的窍门,“这就好比射击要找好瞄准点,得对着蚊虫藏身的地方精准发力”。“这活儿看着复杂,其实只要胆大心细,你们肯定能学会!”他一边耐心讲解,一边鼓励大家动手尝试,看到有人操作生疏,就手把手地纠正姿势,直到每个人都能熟练上手。每当出发进行消杀任务,洪叔总会像当年在部队带领战友一样,沉声一句 “跟我上”,便扛着消杀枪大步向前,身后的年轻人紧随其后,这支临时组建的“消杀战队”在他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让消杀工作的 “战场” 上充满了团结协作的力量。居民们总说,听到洪叔消杀枪的声音,就像吃了定心丸。这声音里,有退役军人“若有战,召必回”的担当,有“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更有面对疫情时,一位老兵挺身而出的无畏。吴锦洪用一把消杀枪,在平凡的岗位上续写着军人的风采,那些三等功与嘉奖背后的精神,此刻正化作守护社区的力量,为鹤洲社区的防疫防线,筑牢了最坚实的根基。(陈赞亮)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