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种植‘三分种七分管’,眼下雨水频繁,每一锄头、每一滴药水都连着烟农的收成!”
6月12日,会东县2025年烤烟田管现场会在会东县姜州镇马头山村千亩烟田里召开。四川省烟草公司凉山州公司会东分公司技术人员立足会东县近期多雨天气,以“田间课堂+实操演练”为抓手,聚焦病虫害绿色防控,为全县烟叶稳产增收注入“硬核”技术力量。
田埂上的“实战课堂”:一把锄头讲透管理密码
在葱郁的烟垄间,技术员挽起裤脚、挥着锄头,将抽象的技术要点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培土要呈‘龟背形’,高度必须达到25厘米以上,这样既能护根壮苗,又能排水防涝!”技术员一边示范规范动作,一边强调关键细节,“雨水多的季节,底脚叶必须及时清除,不然湿度一大,病害就会‘找上门’。”
针对近期高发的番茄斑萎病、马铃薯Y病毒、黑胫病,技术人员手持病叶标本,逐一剖析病症特征:“看这叶片上的环形坏死斑,就是番茄斑萎病的典型症状。雨后两小时内,必须喷药,错过这个黄金期,防治效果将大打折扣。”此外,从施肥配比到除草松土,从地膜揭除时机到垄体修整标准,技术人员将烟田管理全流程拆解成“看得见、学得会”的实操步骤。
参会的各烟叶收购站站长们围在田埂边,或举着手机全程录像,或蹲下身对照示范反复练习。“这种手把手教学太实用了!”会东县洛佐烟叶收购站站长杨志银感慨:“公司组织的田管培训会我的收获很大,烟叶科技术员在烟田手把手指导,撕膜上厢,施肥要点、病虫害识别等一目了然,技术要领讲得透,学得会。我回去后要迅速组织好烟农召开好群众会,培训好烟农,把好技术落实到每块烟田,力促烟叶提质增效。”
技术下沉:从“会种烟”到“种好烟”的跨越
“雨季是烟叶生长的关键期,也是技术落实的攻坚期。”四川省烟草公司凉山州公司会东分公司烟叶科技术人员田洪虎擦着额头的汗水说道,“我们现场纠正了3种常见的培土误区,演示了3种病害的快速识别方法,就是要让技术‘带着泥土香’直达基层。”此次现场会还建立了“问题即时响应”机制,站长们提出的“雨水影响烤烟生长如何应对”“番茄斑萎病如何识别、如何预防”等实际问题,均在田间得到技术人员的现场解答。
会东县洛佐烟叶收购站站长杨志银翻开写满笔记的本子,兴奋地说:“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烟草公司连药剂配制比例都列成了‘傻瓜公式’——每亩用5g吡虫啉+20ml高效氯氟氰菊酯,兑水30公斤喷雾。回去后我立刻组织烟农开展‘二次培训’,把这些‘金点子’变成实实在在的收益。”
产业升级:29.5万亩烟田绘就振兴画卷
作为会东县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2025年全县29.5万亩烤烟正沐浴着雨水茁壮成长。预计收购烟叶75.2万担,烟农收入将突破13.5亿元。会东县姜州镇烟农王建国蹲在自家烟地里看着新培的红土垄体说:“去年跟着技术员学了雨期管理技术,50亩烟田增收2万多元。今年有了更细致的指导,收成肯定更有盼头!”
“下一步,我们将推行‘网格化’技术服务模式。”四川省烟草公司凉山州公司会东分公司负责人介绍,“技术人员下沉田间地头,搭配无人机飞防、土壤墒情监测等科技手段,确保技术指导覆盖每一块烟田。”当夏日的雨水浸润垄间,这片承载着希望的“绿叶子”,正通过精细化管理加速向乡村振兴的“金招牌”蜕变,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余云换 四川省烟草公司凉山州公司会东分公司 刘靓 汪敏)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