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世界语传入中国的三个渠道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7-04 16:22:47 来源:中国报道世界语新闻

世界语作为一门人造语言,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便以其平等、中立的理念吸引着全球学习者。20世纪初,这股语言浪潮悄然涌入中国,通过三个渠道在这片东方土地上生根发芽。这三个渠道是什么?让我们翻开侯志平的《中国世运史钩沉》,找寻这些语言文化交流的印记。

史料表明,世界语是通过三个渠道传入中国的:一是通过俄国友人传入。20世纪初,在哈尔滨工作和经商的俄罗斯人将世界语带到哈尔滨,使哈尔滨成为中国接触世界语最早的城市之一。据俄罗斯世界语者A.Sidorov和Aleksandr Titajev研究,1898年到1903年修建中东铁路的俄罗斯总工程师Kazi-Girej(1866-1917)先生(Nikolaj Aleksandroviĉ)就是一名热心的世界语者。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宣传推广世界语,哈尔滨人对世界语的兴趣与日俱增,一些人开始学习世界语,并建立了自己的组织:满洲世界语协会,Kazi-Girej先生当选为第一任主席。1910年满洲世界语协会已经有近50名成员,其中一部分就是中国人。在世界语的创始人柴门霍夫50岁生日时,满洲世界语协会还向世界语的创始人“希望者博士”柴门霍夫发去了贺电,表达了他们对柴门霍夫的崇敬和祝福。

此外,还有另一位俄罗斯人将世界语带到上海,陆式楷等人参加了学习。1906年陆式楷组织上海世界语学社,同时创办世界语夜校,宣传并推广世界语,并与国外的世界语者建立了通信联系。1909年他与盛国成等人发起成立中国世界语会,这是中国世运史上第一个以“中国”命名的全国世界语团体,从此,世界语便从上海走向全国各地。

二是通过留日留学生传入。1907年在日本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刘师培、张继、景梅九、钱玄同等人向大杉荣(Oosugi Sakae)先生学习世界语,并在东京出版《衡报》(Egaleco)和《天义报》(Justeco)宣传世界语。1908 年,刘师培等人回国,在上海创办世界语传习所,但时间不长。

三是通过留欧留学生传入。1905年,许论博留学法国,在留学期间学习了世界语。1910年回国后在广州开班,传授世界语,培养了刘师复、黄尊生、区声白等知名世界语者。1912年他与刘师复创建广州世界语学会,从此广州逐渐成为中国世界语运动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

在欧洲学习世界语的还有一批留学生。1907年,一批留法学生, 如吴稚晖、李石曾、褚民谊和当时中国驻法使馆商务随员张静江学习过世界语,并在巴黎创办《新世纪》(La Tempoj Novaj)中文周刊,大力宣传世界语。1908年留英学生杨曾诰开始学习世界语,经常给国内友人寄赠世界语书刊,并编写了《万国新语》等书,介绍世界语。同年蔡元培先生在德国自学世界语。1909年,留法学生华南圭在巴黎创办《中国语世界语科学文学杂志》(Ĥina-Esperanta Scienca Literatura Revuo),用世界语、汉语对照等方式介绍科学知识和文学作品,同时在国内发行,国内一批青年在他们的影响下开始学习世界语。这批留学欧洲的学生回国后成为世界语最热心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胁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赔款割地的不平等条约,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当时的中国实际上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有良知的中国人,特别是一批知识分子,他们都在探索强国富民、振兴中华的道路。一批留学生研究了日本、欧洲各国的经验以后,提出向日本学习,向西方学习,提倡科学与民主,以便振兴国家,于是,各种新思想、新主张传入中国。在诸多新思想、新学说中,柴门霍夫关于世界语的理想,深深地打动了一批知识分子的心。柴门霍夫倡导各民族都来使用世界语,以便在相互交往中消除仇恨和宗教隔阂,促进民族平等、友爱,进而实现世界和平和人类一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大同”的美好理想,柴门霍夫关于世界语的理想更容易为善良的、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所接受。加上一些进步知识分子的大力提倡,世界语的种子终于在中国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