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千里情缘一线牵:中泰建交五十载,文旅交融筑同心

发布时间:2025-07-08 19:29:26 来源:中国东盟报道

"中泰一家亲"这句广为流传的谚语,道出了两国人民血脉相连的真挚情感。这不仅是动人的民间智慧,更是千百年来移民迁徙、文化共融与民心相通的真实写照。值此两国建交50周年之际,我们不仅要铭记政治外交的里程碑,更应珍视那些让中泰友谊历久弥新的民间纽带。其中,文化旅游犹如一条鲜活的文化丝线,将两国人民紧密相连;而教育与人文交流,则为培育友谊薪火相传的新生代奠定了基石。

文化丝路:旅游焕发新生

早在1975年正式建交前,中泰之间的商贸往来、移民迁徙和文化交融已绵延数个世纪。从曼谷到大城府,从合艾到清迈,蓬勃发展的华人社区为两国关系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如今,旅游业正让这份历史情缘焕发新生。

作为最受中国游客青睐的出境游目的地,泰国以其温暖的"微笑国度"魅力、高性价比的旅游体验和独特的文化风情持续吸引着八方来客。2024年,赴泰中国游客超670万人次,虽未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但强劲的复苏势头昭示着两国关系的韧性。

当地时间2025年1月29日,泰国曼谷,购物中心举行舞狮表演,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在这里,旅游不仅是休闲,更是一场文化体验。游客们膜拜玉佛寺的庄严圣像,在清迈古城寻觅心灵宁静,投身泼水节的欢腾水花,体验天灯节的浪漫诗意。许多中国游客还会报名泰餐烹饪课、禅修体验营或泰拳特训班,在技艺传承中实现心与心的对话。

最能引发共鸣的文化密码,莫过于舌尖上的相遇。从叉烧包到牛肉粿条,中式美食早已融入泰国百姓的日常;而冬阴功汤、泰式炒河粉、绿咖喱等地道风味,也征服了无数中国食客的味蕾。共庆素食节等传统节日时,两国人民在饮食文化中加深了对彼此精神信仰的理解。一蔬一饭间,诉说着移民的乡愁、文化的融合与探索的乐趣。

教育筑桥:培育未来友谊使者

如果说旅游是情感纽带,教育则是推动中泰友谊长远发展的引擎。泰国境内多所孔子学院持续传播中文魅力,各类公立私立学校纷纷开设汉语课程——这背后是中国连续十年稳居泰国最大贸易伙伴的现实需求。与此同时,中国高校的泰语专业与泰国留学生数量也逐年增长。

通过双学位项目、文化夏令营和高校合作计划,年轻学子们在朝夕相处中结下深厚友谊。他们中有人将成为外交官,有人投身跨国商贸,更多人则成为民间大使,把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传递给身边人。这种扎根于校园的情谊,往往比官方协议更具持久生命力。

曼谷与北京、清迈与成都、普吉与广州等友好城市,则通过艺术展览、经贸论坛、姐妹城市庆典等多元渠道,将人文交流常态化。这些举措印证了双方超越政治外交、夯实民间友好的共同愿望。

节庆为媒:共享文化记忆

春节时分,曼谷耀华力路金龙起舞,庙会熙攘,泰国人家焚香祭祖的场景,与华夏大地并无二致;而在中国,体验泼水节的特色旅游产品备受追捧,网红博主们记录的宋干节狂欢视频总能引发热议。社交媒体时代,一段中国游客参与水灯节仪式的短视频,就能千万人激发对泰国文化的向往。

共迎挑战:携手向未来

尽管情谊深厚,挑战依然存在。泰国政府已推出"中泰友好"旅游认证、中文服务窗口、紧急热线等举措积极应对。

可持续发展是另一项重要议题。随着旅游业复苏,两国需共同守护文化遗产与自然资源,发展社区旅游新模式。让传统工艺重焕生机,让民宿经济反哺乡村,让原住民智慧得以传承——这需要中泰在"一带一路"与泰国东部经济走廊框架下,探索碳中和旅行、智慧客流管理等创新方案。

2024年12月4日星期三,中国佛牙舍利在曼谷皇家花园展出,民众纷纷拍照留念。

展望下一个五十年,我们要立足文旅与教育交流的坚实基础,在艺术创作、数字科技等领域开拓新合作。通过虚拟现实旅游、在线语言学习等新技术,让更多年轻人以"文化学习者"而不仅是游客的身份走进彼此国度。

中泰友谊的丰碑,不在会议厅堂,而在寺庙袅袅的香火里,在家宴氤氲的热气中,在留学生完成的课题上,在节庆璀璨的灯火间。每一次中国游客与泰国东道主的举箸言欢,每一次泰国学子提笔写下汉字横竖撇捺,每一次我们以开放之心共庆彼此佳节,"中泰一家亲"的箴言便又多了一份生动注脚。

值此中泰建交50周年之际,我们致敬的是千万个温暖瞬间编织的情谊画卷。让我们继续深耕文旅交融与人文外交——这和平繁荣未来的真正基石。携手同行,互学互鉴,中泰友谊必将为世界树立民心相通的典范。

(本文作者:尼西·潘塔米特(Nisit Panthamit)系泰国清迈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东盟研究中心主任兼东盟经济研究所负责人。)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