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生活

陈兆军:足踝间的中西合璧者

发布时间:2025-09-03 14:59:29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8月19日,第8个中国医师节。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大楼五楼第9诊室里,骨伤科中心主任陈兆军教授正在给病人看病。周二上午是他的特需门诊,规定看10个号,但实际看了12个号。“病人找来了,不能不看。”

陈兆军,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密云院区院长,骨伤科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5批名老中医传承人,国内外足踝外科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的知名专家。

跨界求学之路,中西医的碰撞与交融

陈兆军在2025首届洛阳正骨论坛暨骨伤专科联盟成立大会上致辞

“我是中医出身,但医师执照是西医执照。”

陈兆军1967年出生于革命老区山东省惠民县。1983年考取山东中医药大学。

“但当时对中医并不了解,主要是为‘跳农门’,吃上‘公家饭’。”

陈兆军坦言,学习了5年,直到毕业时也不是很喜欢中医。分配到家乡的中医院后,更像是从天上掉到了地上。“每天的工作就是熬制一锅中药,为病人做离子导入,病人总共就三五个,感到非常失落。”

科主任当时也怕把他养“废”了,介绍他去惠民地区人民医院(现滨州市人民医院)。跟随陈祥勇主任勤学苦练了4年,陈兆军练就了西医骨科技术的基本功。

1992年考研,陈兆军本想报考北大人民医院,但因中医出身被拒之门外。懵懂中报考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考上后才知道,全国有21人报考,而名额只有1个。“如果考前知道,肯定不敢报名了。”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读研,陈兆军遇到了两位导师,一位是中医导师葛国良教授,另一位是西医导师沈志祥教授,再次走上中西医结合之路。

陈兆军至今难忘的两位恩师:葛国良教授(左)、沈志祥教授(右)

研究生毕业时,有两个选项,一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二是冶金部所属的冶金医院。满脑子都想做手术的陈兆军选择了冶金医院,因为“那里有一位王正义老先生,搞足踝外科很有名,而且中国的足踝外科就是从冶金医院走出去的”。期间又去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矫形科进修两年,远赴德国斯图加特进修一年,足踝外科技术日益精进。

有意思的是,2006年,部属医院脱钩改革,冶金医院划转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陈兆军又回归中医,并有幸跟随国家级名老中医孙树椿教授读博,学习清宫正骨手法,对中医骨伤有了更深的了解。

陈兆军的博士生导师孙树椿教授

临床实战前沿,中西医结合的创新实践

18年间,陈兆军在中西医之间不断地跨界学习,成就了他贯通中西的独特优势。

“我们经常谈中西医结合,其实中西医是两套理论,中医是宏观理念,西医是微观理念,无法直接结合,但在医生的脑袋里可以结合。”

陈兆军教授在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关节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做学术报告

陈兆军说,例如筋膜炎、腰扭伤等疾病,完全可以用手法和小针刀来解决问题,还需要做手术吗?但如果畸形非常严重,例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内翻以及拇外翻非常严重了,不做手术能行吗?

所以,陈兆军看病是“两条腿走路”:适合西医治疗,会做手术;适合中医治疗,就用中医的方法。并创造性地将中医的“筋伤”理论与西医的生物力学原理结合,为各种顽固性足部疼痛提供解决方案。同时,将宫廷正骨手法与小针刀技术融入现代骨科治疗,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系。

陈兆军教授正在为病人做手术

一位多年受足跟痛困扰的患者在央视《健康之路》节目感慨:“陈教授的小针刀治疗,一次就解决了困扰我三年的疼痛。”这样的案例在陈兆军的临床实践中不胜枚举,其中一例膝关节软骨“复活术”更是轰动一时:患者刘大姐膝关节软骨磨损达最严重的4级,导致腿畸形,走路需要坐轮椅。换关节又担心并发症较多,似乎成了“不治之症”。陈兆军博采众长,尝试用胫骨高位截骨术(HTO)给她治疗,手术后,患者扔掉了轮椅,非常高兴,现在工作、走路都非常好。

陈兆军每年主刀的膝、踝、距下关节镜手术超过200例,全膝关节置换近50例。这些数字背后,是他对西医手术技术的精湛掌握。

学术科研教育,推动足踝外科的发展

陈兆军教授在第二十四届足踝外科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先找准位置再下手。”

诊疗床上,进修生手搭上病人刚想进行正骨治疗,陈兆军立即纠正到。

陈兆军不仅是一个好医生,在学术科研及医学教育上同样很有建树。他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足踝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足踝外科常委、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学会(AOFANS)委员。

陈兆军教授在滨州市中心医院收徒

科研方面,陈兆军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研究成果获4项部级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他主编的《颈肩腰腿痛的诊治》《颈肩腰腿痛的常见功能锻炼方法》及参与编写的《足踝外科学》《足踝外科手术学》《小儿骨科手术学》等权威著作,成为骨科医生的重要参考书。

2019年,陈兆军主持“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协作试点项目”,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合作研究骨关节退行性病变,为骨关节疾病的治疗开辟新途径。

陈兆军教授与博士生合影

在参加北京中医药大学精品教材《中医筋伤学》和特色教材《中医正骨学》编写中,他将中西医结合的理念融入教材体系。在临床带教中,强调“一手拿手术刀,一手拿银针”的综合能力培养,培养出数十名高层次骨科人才,很多已成为当地骨科的骨干力量。

他不仅传授医术,更注重医德教育。他说,在积水潭医院进修时,有幸跟随中国手外科奠基人之一、“白求恩式好医生”韦加宁教授学习。韦教授出门诊,从早晨8点开始,一直忙到下午3点,对病人的态度都是一样的,饿着肚子也要给病人详细讲解、画图,让他深受教育。因此,他经常跟学生讲,遇事一定要细心,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敬畏,才能当好医生。

陈兆军与恩师韦加宁教授合影

“未来十年,足踝外科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陈兆军认为,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足踝疾病发病率将不断上升,专业诊疗需求将日益增长。

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陈兆军正在规划学科的长期发展。他希望通过5~10年的努力,将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足踝外科建设成国际一流的足踝疾病诊疗中心。(文/王建生)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