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武术正式加入青奥大家庭

发布时间:2025-07-10 15:51:03 来源:中国报道

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金臣

当地时间6月18日,2026年达喀尔青奥会迎来开幕倒计时500天。2026年10月31日至11月13日,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将首次在非洲大陆举行。国际奥委会表示,达喀尔青奥会将迎来数个奥林匹克舞台上新的运动项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武术,这项运动将首次在该级别的奥林匹克赛事中亮相。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此次武术进入青奥会,为实现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的力争武术项目早日进入奥运会的战略任务迈出了坚实步伐,具有历史性意义,将为提升中国体育影响力、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交融、拓宽中华文化传播渠道、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发挥重要作用。

从柏林表演到达喀尔正赛

1936年6月26日,中国体育代表团乘坐意大利“康梯浮地”号邮轮从上海黄浦码头出发,远赴德国柏林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武术作为表演项目,第一次走上国际舞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的传统运动。

数十年来,“中华武术何时能够进入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成为国人以及武术爱好者、从业者的牵挂。

2001年,国际武术联合会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但在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奥运瘦身”计划以及“武术项目参与度不高”的不利情形下,武术没能成功入奥。

每个国家都希望在自己举办奥运会时,将本国最具民族特色的项目纳入其中。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然而,每个项目通常先被作为表演项目进行展示,之后再成为奥运会正式项目。武术再次与奥运会正式项目无缘,仅以特设项目同期举办。

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教授张长念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说:“2008年奥运会并未给予武术成为正式项目的承诺,而是将其当作特设项目,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举行‘北京2008武术比赛’,使武术享受了奥运会比赛项目的部分待遇。国际奥委会破例允许奥运会期间在奥运会主办城市举行不属于奥运会比赛项目或表演项目的体育比赛,这在奥运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可以说给予了中国武术极大的支持和尊重。”

2011年,武术被列为2020年奥运会备选项目,这是历史上首次被列为候选项目,赢了“预赛”。然而,对于武术入奥,官方民间似乎都不看好。武术虽然进入最后一轮投票,但最终不敌壁球,未能成为最终推荐项目。

不过,2020年,瑞士洛桑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此举行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上,通过了武术成为第四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新增正式比赛项目的提议,这也意味着武术第一次成为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

会后,国际武术联合会秘书长张秋平第一时间表示,武术运动深受青少年运动员喜欢,具有男女平等,比赛场地、器材要求简单,符合可持续发展等特点。这些特点与国际奥委会青奥会的理念相符合。武术成为青奥会正式项目,不仅给予广大武术运动员及武术工作者极大的鼓舞,也将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武术这项运动中来,共同强身健体,提升自我。

持续推动中华武术走向世界

武术运动深受人们喜爱,全世界大约有1.2亿人从事武术运动。多年来,我国大力开展武术推广工作,努力提升武术的国际影响力,使武术在普及程度、组织建设、竞赛规则、比赛数量等方面基本满足奥运要求。此次武术能够进入青奥会,对于中国体育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根据赛事安排,届时来自世界有关国家和地区的48名运动员将参加武术项目。男女长拳全能和男女太极拳全能4个小项的比赛,其中长拳全能包括长拳和棍术项目,太极拳全能包括太极拳和太极扇项目。

“选择太极拳和长拳进入青奥会,得益于两者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受众。”张长念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与跆拳道和空手道入奥形式不同的是,武术入奥以拳种套路的形式进入。武术套路运动在保持攻防的含义下,其实际功能、价值取向与艺术体操类似。此次,武术项目的评判机制也是参考艺术体操等,采取单人项目,通过执行一套固定的、非对抗性的动作组合,进行评判。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过去武术蕴含的文化元素与技艺细节繁多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其走向世界舞台、特别是融入奥林匹克大家庭的阻碍。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体育竞技的要求,武术在其评判标准和比赛规则方面进行了深度改革,力求做到更加简明、规范且富有观赏性。这一系列变革的背后,体现了中华武术与时俱进的精神,以及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决心。

张长念表示,武术跻身奥林匹克大家庭是其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但不是唯一路径。事实上,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拓展其影响力和传播力。奥运舞台的打开,只是对武术全球推广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和有力推动。

“除了奥运会之外,武术还活跃在世界锦标赛、世界杯、亚运会等众多国际赛事体系中,成为各国选手竞技交流的重要项目。除了体育比赛,武术还以表演、健身以及作为文化交流形式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张长念说。

不过,当前武术全球化也面临众多难点。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对《中国报道》记者说:“部分外国人受文化差异和认知偏差的影响,将武术简单地等同于夸张表演。另外,语言方面的障碍突出。兼备武术与语言的教练少之又少。”

王鹏建议,武术在国际上的推广需要培养国际视野人才,加强对武术教练员、运动员以及文化工作者的培训,使其成为武术文化传播者和推广者,增强武术传播力。同时,借助国际平台拓宽推广渠道形成全方位推广格局,加大武德精神和文化内涵宣传,凝聚不同地区人群,扩大武术文化影响力。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司红玉认为,最重要的是深化武术文化的研究和发掘,深入挖掘武术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为国际传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武术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走进去’‘融进去’,让其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文明互鉴的重要纽带。”

(《中国报道》2025年7月刊)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