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数百人齐聚北京,参加由巴西公民理事会、中国公司OTH和Action Bar联合主办的六月节庆典。与去年活动相同,门票迅速售罄。根据计划,明年活动将在更大场地举办。为推广巴西文化及特色产品,主办方今年向购票者提供巴西咖啡品鉴券和传统游戏参与券。
最近水豚在中国很受欢迎。主办方不仅将“身着巴西农民服饰的水豚”形象融入装饰和宣传品,还为比赛优胜者准备定制奖品——头戴草编帽的水豚造型玩具。这种在巴西和中国农村广泛使用的草帽,是六月节的重要文化符号。
六月节与中国节日的比较
六月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相似,均源于与农业密切相关的民俗。作为近些年才经历大规模城市化的国家,巴西和中国都拥有深厚的农耕历史根基。数千年前,欧洲人和中国人都通过天文观测建立节气体系。
在古代,欧洲异教徒的庆典活动包含围绕篝火舞蹈等仪式,欧洲人皈依基督教后,开始庆祝圣诞节和圣约翰节。圣约翰节由葡萄牙人传到巴西,成为偏远农场主难得的社交集会。
在中国,由天文观测形成的二十四节气,将半月周期与播种、生长、收获等农事联系起来,并衍生出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节日。
六月节vs春节
六月节和春节均在冬季庆祝,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中国的灯笼与巴西的气球异曲同工;春节后的庙会与六月节的市集高度相似。
六月节vs中秋节
六月节和中秋节有什么不一样?中秋节预示着入冬前的温度下降、庆祝一年的收获,两者均体现与农耕文明的深刻关联。
巴西作家、世界语者João Guimarães Rosa在其描写百年前巴西乡村生活的代表作中塑造了华人形象,认为中国移民对巴西农耕文化做出贡献。他多年在乡村采风,很可能收录了很多中国移民在巴西内陆的故事。
六月节vs端午节
六月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另一个巧合(或非巧合)在于农民对各类毒虫的防范。四对舞是六月节的传统舞蹈。舞者听闻路遇蛇的故事后会旋转起舞。而中国的端午节恰逢蜘蛛、蝎子和蛇类活动的高峰期,习俗包括门前悬挂香草驱虫、佩戴颈间香囊避害。
四对舞起源于法国贵族舞蹈,1822年葡萄牙王室为躲避拿破仑迁居巴西时引入,后风靡于巴西精英阶层庆典。随着舞蹈逐渐普及至非贵族群体,它适应了巴西的乡村生活,最终成为六月节的传统。
在去年和今年的六月节庆祝活动中,四对舞均反响热烈,参与者热情高涨。但有趣的是,在巴西,陌生男女视舞蹈为相识契机;而在中国,女性舞者通常选择同性搭档,体现两国社会互动的显著差异。
巴西小食
为促进中巴文化交流,主办方Action Bar还提供两国的小吃,包括花生和烤肉,凸显文化共通性。巴西餐厅Latina推出节日特制菜单:两款经典巴西三明治(牛肉或香肠馅);水煮玉米(六月节特色,亦是中国常见小吃);巴西风味小食拼盘。
巴西驻中国大使馆参赞João Batista Magalhães在活动开幕式上发表了简短讲话。他借此机会赞扬巴西公民理事会组织此次活动,并强调深化巴中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我们感谢巴西公民理事会的这一行动,我们特别支持此类活动,因为它们传播了巴西文化,”João在讲话中表示。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