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探索世界语的先驱:柴门霍夫与蔡元培

发布时间:2025-07-14 15:27:32 来源:中国报道世界语新闻

在世界语的历史长河中,两位杰出的先驱——柴门霍夫与蔡元培,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为世界语的推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柴门霍夫,作为世界语的创造者,他的理念与实践深刻影响了全球的语言改革者。而蔡元培,这位中国现代教育界的巨擘,不仅积极推广世界语,更将其引入中国教育体系,为世界语的普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柴门霍夫的生平与贡献

《世界著名犹太人传奇》中介绍,柴门霍夫是世界语的创始人,他的影响力随着世界语的推广而不断扩大。在1912年的国际世界语大会上,他发表了感人的告别演说,表达了他对世界语和人类的深情。柴门霍夫不仅创造了世界语,还提出了“世界语主义的内在理论”和“人类一员主义”等理念,体现了他的大同思想和对中立语言的期望。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破了他的理想,使他心中的某种东西破碎了。在战争期间,他坚持自己的理想,拒绝参与民族或宗教的特定活动,并继续为人类一员事业工作,直到他去世。他的离世给世界语者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他的事业由继承者们继续推进。

经过几年的发展,世界语的影响不断扩大,学习世界语的人越来越多。作为这种语言的创造者,柴门霍夫受到人们更多的尊敬和爱戴,他被尊为大师,这使得他很不安。1912年8月在波兰召开了国际世界语大会,柴门霍夫在隆重的开幕式上做了感人肺腑的告别演说:“这次大会,是你们最后一次看见我站在你们面前。这之后,如果我还能来,你们将会看到我只是在你们中间。”这正是柴门霍夫的性格。在次年的国际世界语大会上,他辞去一切领导职务,谢绝做大会演讲,甚至也不坐在主席台上。他和夫人坐在大会代表的中间,他觉得自己能够自由呼吸了。

1914年巴黎未能成功召开第十届国际世界语大会。7月28日爆发的世界大战挡住了柴门霍夫参会的行程,整个欧洲投入一场血腥的厮杀。太迟了。柴门霍夫心中的一种东西破碎了。病魔和忧伤笼罩着他。现在他只能留在家里,走动和呼吸都变得困难了。四周蔓延着恐怖的战争,大炮的轰鸣越来越近了。飞机向城里扔炸弹,有一颗甚至落到他住宅的附近。但是他毫不惧怕,对于死,他已经习惯了,危险又算得什么?更痛苦的是,到处散发着的憎恨和沙文主义的激情。战争毒害了一切,而无辜的百姓变成了炮灰。

华沙的生活也变得十分可怕,到处都充斥着俄国军队,到处都在掠夺,波兰人在颤抖,而最不安的是犹太人。暴行向他们劈头盖脸而来,柴门霍夫重病在身,但他还在为筹划召开人类一员大会而工作。他只想把自己的热情献给全人类,当全世界都在沙文主义的毒害下互相厮杀时,他仍忠于自己的理想。他拒绝参加计划在巴黎举行的犹太同盟成立会。

他给犹太同盟筹委会的信中写到,“我为不能不置身于此事之外而表歉意,依我的信仰,我是‘人类的一员’,因而我不能使自己依附于某个特定的民族或宗教的目的或理想。”1915年复活节时,他在世界语刊物上发表了“致外交使团”一文。在该文中,柴门霍夫指出,只有一个决定能够把欧洲从野蛮残暴下拯救出来,这就是公布并确立如下的原则:“每个国家在精神与物质上都一律平等地属于它所有的孩子。”要实现此目的,必须用中立的地理名称,而不是用民族的名称来命名这些国土。

1916年底,柴门霍夫的健康状况又恶化了。大批的世界语者死去,他难受极了,“为什么总是他们死去,而总不轮到我?”他自问。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在为召开人类一员大会做准备,甚至连通函都写好了,计划在瑞士召开。然而,由于战争,召开日期一次次地被推迟了。

1917年4月14日,他的夫人刚刚把大夫送出门口,柴门霍夫就突然窒息了。他想呼喊,但声音却哽在喉头。夫人把他扶起来,这颗为人类如此强烈跳动的心已经永远停止了跳动,将那未竟的事业留给了他的继承者们。

由于战争的阻隔,全世界绝大多数的世界语者不知道他们心爱的大师已经离去,为数不多的人代表全世界的世界语者向他们的导师告别。没有政府官员,有的只是平民百姓,穿着工作服的希伯来区的贫苦者,还有许多感恩的青年。

蔡元培与世界语在中国的传播

根据《中国世运史钩沉》的描述,蔡元培是中国现代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不仅在教育、科学领域有卓越的贡献,还是世界语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推动者。早在20世纪初,蔡元培就积极支持并推广世界语。他自学世界语,深刻理解其优点,并在多个场合发表演讲,阐述世界语的必要性。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他更是在校内增设世界语课程,邀请知名讲师授课,并成立世界语研究会,进一步加强世界语的教学与研究。蔡元培的这些举措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语在中国的传播,为中西文化的交流架起了桥梁。

蔡元培于1907年至1911年留学德国。留学期间,他自学世界语,对于柴门霍夫为什么创造世界语以及世界语的优点有着深刻的了解。所以,他支持在巴黎出版的中文周刊《新世纪》宣传世界语。该刊是最早把世界语介绍到中国的报刊之一。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他通令全国师范学校开设世界语选修课,培养世界语师资。同时,他指示教育部专门司在部里开办世界语传习所。

为了加强北京大学世界语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蔡元培发起成立世界语研究会,并亲自任会长。同时,他还特别聘请俄国著名诗人、世界语者爱罗先珂去北大教授世界语。

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许多高等学校开设了世界语选修课。

1923年,蔡元培同吴稚晖、陈声树等人一起创办了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并被推举为该校校长。这所学校开办将近两年,它不仅培养了一批世界语人才,而且对推动全国的世界语运动起了一定的作用。

1924年,在黄尊生的陪同下,蔡元培出席了在维也纳举行的第16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大会期间,他亲眼看到世界语在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他说:“中国人用世界语,可以促进中西民族的互相了解。”回国后,他更加热心于世界语事业。在他的支持下,成立了世界语编译委员会,翻译出版世界语书籍。

蔡元培为世界语在中国的传播付出了许多心血,他播下的绿色种子,已经在中国结下丰硕的果实。中国世界语者正在致力于“中西民族的相互了解”和中外文化交流,为实现先驱者的遗愿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自文学人物肖像馆)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