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上合组织峰会前夕,日本前首相再向《人民中国》撰文:共商共同体,同画同心圆

发布时间:2018-06-10 09:00:47 来源:人民中国

一个月前,李克强总理访问日本,他在与安倍晋三首相举行会谈时指出:“中日关系前些年经历了不少风雨,走过了一段弯路,近来两国关系出现改善向好势头。我此次访问的目的,是要同日方共同推动中日关系重回正常轨道,努力保持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这句表述不仅让关心中日关系的各界人士为之振奋,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也是格外感到欢欣鼓舞。

此前,鸠山前首相曾就中美贸易摩擦向我刊撰文,而面对最近中美贸易之间更为扑朔迷离的变化,他感慨良多:“以美国为代表的排外主义与中国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鲜明对比。”

被习近平主席誉为“新型国际关系典范”的上海合作组织将于9日在青岛召开峰会。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这是作为成员国准则的“上海精神”。本着这一精神,国与国之间应该怎样相处?中日关系如何“再起航”,鸠山前首相再向我刊撰文,提议“用共同体理念解决问题”。

对抗,谁能受益

特朗普总统意在削减5000亿美元的贸易赤字,他策动了一场把中国作为对手的贸易博弈。中国副总理刘鹤访美之后,大家都以为双方将鸣金收兵,不想特朗普再次变脸。面对中期选举,特朗普高喊“美国优先”,把美国利益放在第一。他想告诉大家造成美国贸易赤字的大半原因在中国,因此力推在美中贸易方面实现对美国有利的好转。然而他的这一想法越来越站不住脚,被其设定为对手的中国反而要求他“不要孩子气”,便出现了一时好转的态势。但是,特朗普意图减少贸易赤字的基本主张没有变,这就又出现了现在仍要增加关税的局面。而且这次不仅是中国,日本和欧盟也在其列。

5月中旬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率团赴美进行贸易磋商,中美双方达成不打贸易战的共识。

仅隔十余天的5月29日,白宫突然宣布将对中国500亿美元商品征收25%关税,为中美贸易关系前景再度蒙上阴影。

我认为这些都是特朗普为在选举中获得支持的举动。贸易赤字居高不下,既对政权不利,又让自己失言失信,于是不得不再次收紧绳索,并且对更多的国家增收关税。对此我认为,这种朝令夕改实在不是超级大国美国应有的态度,造成贸易赤字的本质问题不被解决,美国的贸易赤字永远不会消除,特朗普总统应该更加成熟地思考问题。我难以想象贸易摩擦到底能给美国带来多大好处。相反倒不如说,美国民众目前为止能够买到较便宜的外国货,今后物价上涨,这对民众来说未必是好事。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上合组织峰会期间,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首次提出共同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

关键词是“共同体”

李克强总理访日期间曾说:“中日关系走了弯路,现在终于盼来风云散去见晴天。”对此我感到莫大的欣喜。进而,李总理强调“应保持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我非常赞同。

更令我高兴的是,李总理在访问期间,在多个场合提到“东亚经济共同体”一词。这展示了中国的态度,即倡议构筑一个以经济为中心,以互助合作、增进友好为目的的共同体。这也是对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道路”的具体诠释。

5月9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东京迎宾馆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韩国总统文在寅共同出席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我所提倡的构筑“东亚共同体”是要建立一个能够实现各国通力合作的平台,一个能够通过对话找出答案、解决问题的平台。东亚有了这样的平台,进一步将会引导世界和平,经济得到发展亦是必然。“东亚共同体”既包含经济,也包含政治,经济与贸易的相互合作最为显而易见,而更加重要的是政治稳定。因此,我认为树立“消除战争”的命运共同体意识非常重要。“东亚经济共同体”与“东亚共同体”如出一辙,紧密相关。我认为从经济上的共同体出发增强互信关系,从而形成政治稳定的基础,这是十分正确的。

5月1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陪同下,来到位于苫小牧市的丰田汽车北海道厂区参观考察。

我想,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峰会2018青岛”一定还会强调贸易开放以及各国合作共赢。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就是5年前他在出席上合组织峰会期间提出的。我与习主席有过多次会面,并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现场聆听了他的演讲。我感到“一带一路”构想与“东亚共同体”有许多共通之处,而且更为宏大。

“一带一路”与“东亚共同体”,在为实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重视各国之间的协同合作方面异曲同工。同时,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和平的有效途径。全世界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相互合作,实现共赢,对此我深感共鸣。遗憾的是,安倍首相并不怎么热衷提及“东亚共同体”的说法,因此日本政府也不会在这方面下太大力气。所以中国应该发挥领军作用,朝着构筑东亚经济共同体的方向,具体在FTA、RCEP等方面加以推进,必对日中两国乃至亚洲大有裨益。

日中关系如何“再起航”

中国早就向日本伸出橄榄枝,希望日本尽早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AIIB),邀请日本用先进技术同中国一道为周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我认为AIIB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AIIB的特别顾问,我早就呼吁日本加入,这也是日本参与到“一带一路”最简单明了的契机。即使不能实现如上所说,至少日本企业可以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事业,逐渐培养信任感,也能实现日本参与AIIB的目标。我想,以日中两国为主体,双方形成一个“一带一路”事业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合作,这就能为两国展开全面合作提供契机。

李克强总理访日期间,与安倍晋三首相就两国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展开合作方面达成一致。据《日本经济新闻》今年3月份报道,伊藤忠商事将借力一带一路,启动连接日本和欧洲的日欧间运输服务。

今年李总理实现访日,如果此后安倍首相访华,习近平主席访问日本能够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就会被更多日本国民所理解。也许这个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声音,但更多的日本国民期盼日中关系改善,我认为日本国民一定会对“一带一路”持积极态度。而事实上,日本大型企业热切期盼日本早日加入“一带一路”,个个跃跃欲试。我推测恐怕正是这些呼声促使安倍首相转变了想法,对“一带一路”表示出了积极态度。

现在中国使用“再起航”一词来描述两国关系。我认为“再起航”首先要在领导人之间实现频繁的沟通,加强信赖关系,这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像曾经的“乒乓外交”那样,通过体育、文化、艺术等民间交流,拉近两国民心的距离,这也非常重要。历史认识问题、领土问题尚存,我想目前日本政府的主张还并不能被中国接受,问题尚未全部解决。因此,今后日本政府应该拿出面对历史事实的勇气,再加上民间层面丰富多彩的交流,日中关系才能整体向好发展。

人民中国杂志社主办的熊猫杯全日本青年征文大赛今年迎来第5届,4年来已累计邀请近百名日本青年走进中国,从多角度感受和认知中国,加强了中日青年间的互动交流(摄影:王汉平)

翻译:于文

题图:2018年上合组织峰会即将于6月9日至10日在青岛召开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